返回列表 发帖

[总结和反思]牛角山队

【总结和反思】牛角山队

首先我要以普通参赛者的角度谈一下对本次定向赛的感受:本届带给我的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改变后的在分组策略更强调队员能力的均衡,首次在大连定向赛中引进了GPS这一高科技定位工具,顺利实施了夜间定向这一重要环节,同时保留了救援赛和高精度等高线地图等传统特色,第7届定向赛是组织者和义工们奉献给全体参赛者的一份珍贵礼物。

牛角山队小结如下。

1. 准备阶段

在确认最终参加人选后,10月27日全体队员进行了二小时的会议,确定分工、食品计划、装备准备和救援担架方案。

任务分工如下:

任务

人选

完成时间

食品计划和采购

广鹿, Kittyliu

10月29日

装备准备

广鹿, 鱼

10月30日

救援赛答题

kittyliu

11月1日

担架救援演练

smgao, kittyliu,广鹿, 鱼,Tiger

10月27日

地图补齐

鱼, smgao

11月1日

照片和游记

kittyliu

10月30日

总结和绘图

Tiger, 广鹿

11月11日

药品准备

10月27日

本组成员都是近年来户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但鲜有活动组织的经历。对讲、GPS等装备和经验比较缺乏,除smgao外多为”个人装备全、公装无”类型。 在帐篷、炉头、对讲、GPS方面,得到了LEO99、Ajiao和Leemq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鱼贡献了一个很好的“扁带临时担架”方案。利用两根6米长的扁带,大家可在5分钟内搭接好一个简易软担架。并随后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在对简易绳架进行长度调节后,4名队员抬着kittyliu安全行走了20米。

又“根据不同受伤部位利用户外常见用品制作”的要求,准备了相应部位的固定方法以备适应头部、腿部、腰部等不同受伤部位的模拟。

救援演练的经验是:

- 绳架长度必须适中,过长或过短都会严重影响搬运效果,其最佳长度应按照实际受伤队员的身高和肩宽而定;

- 如果扁带没有其它用途,宜事先结好绳架,且这样并不会增加背负空间和重量。可按队员的平均身高准备。

- 在前期模拟和实际救援点任务中,本队都选择去搬运kittyliu,因为这样有助于完成任务。但我们不能假设实际救援中,每次的救助对象都有如此轻盈的体重。所以,每次长途出行前,都应该按更高的强度去准备救援工具,队员们也应以更高的标准去储备体力。

2. 比赛阶段

任务分工:

前队成员:鱼、Tiger、广鹿

后队成员:smgao、kittyliu

首日成绩:二人点*4,夜间点*3,其它必到点。

次日成绩:二人点*7,救援点及其它必到点。

前后队的新规定不但要求每组队员都必须协同配合,也要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的后队由smgao和Kittyliu担任,负责大本营周边的点位,以及部分GPS点。前队的三名男队员则负责在西侧、北侧和中部地区搜寻,目标是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找到二人点。

如果要实现17个二人点+1个救援点的目标,平均每天需要完成9个。而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第1天仅完成4个二人点即44%目标,经过调整策略后,第2天完成7个二人点和救援点,达到89%目标。

首日之所以成绩不佳,主要为三方面原因:首先,我身为前队队长指挥不力,导致队伍行动迟缓。在找到首点之后,后队等待了将近1小时才获得所需要的点位信息。其次是定位技能掌握不够。队员缺乏使用GPS的经验,不了解如何正确地转换坐标系,不能借助GPS获得有效帮助。三是路线选择不合理,首日前队行程约为16公里,看似不短,但有50%消耗在路线往返上。而同样扫除了2个点位的后队,行程则为9公里,相对于前队效率高得多,而且是在一位队员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完成的。

在完成3个夜间点后,经讨论,次日比赛的找点策略调整为:1) 尽可能多的5人同到的2人点; 2)尽快熟悉GPS操作,希望借助GPS帮助找到2-3处点位。

次日前队行程约为15.6公里,找到1个GPS点在内的3个二人点。但在寻找第4个点位时被GPS引导到错误地点,未果。后队行程为8.8公里找到2人点。全队同到有3个二人点。借助GPS的帮助,次日找点效率稍有提高,但仍存在任务分配的不合理的问题:前队应该将首点附近靠近大本营的K6点交给后队寻找,从而多获得60~90分钟时间去寻找北部山脊上的2人点。

次日到达End点附近时,前队尚余体力,但是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这再一次证明了这是一个集体力、策略、经验诸多要素的综合类游戏,这也是穿越者定向赛的魅力所在。关于路线细节,tiger做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考虑到企业定向赛的日程,关于行程线路等详细信息,另见《牛角山队线路图及相关说明》帖。

日期

总行程

队伍分工

点位记录

10月31日

16公里

前队

1T,X9,P1,LYD

10月31日

9公里

后队

LYD,E0,T8,LYD

11月1日

15.6公里

前队

E7,A7,JY,Y,L0,K6,L8,5K,R6,END

11月1日

8.8公里

后队

E7,A7,JY,Y,E9,L8,LYD

3. 装备小结

个人装备

组队活动首先考虑的是全体队员的安全。鉴于活动组委会已经统一为大家购买了保险,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那么就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防护装备即可。对于前后队分开行动的队伍,应备两份应急药品。我们队虽有准备,但都集中放在前队鱼的随身背包里,这是一处考虑不周的地方。

通常大家会选择护膝和登山杖来保护膝盖,我的体会:冬季活动应首选登山杖。这是因为有效的护膝保护(通常是髌骨加压型)一般需要直接包裹在膝关节上下两侧,直接和皮肤接触,而不是缠在外裤上。由于冬季至少穿1-2条长裤,如果使用护膝的话,一旦滑下或移位不易调整,而且膝关节处包裹过厚,对血液畅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失温,防风帽和手套必不可少。帽子以Windstoper材料为佳,任何品牌均可。不同于雪地穿越,手套不宜过厚,摄影手套或自行车手套均可。

辽南冬季穿越的典型特征是:气温在0度左右、风力在7级以下、海拔在500米以下。结合以往活动和本次定向赛的体会,要选择合适的服装,除了要参考天气预报外,要考虑是否负重、行走习惯和行进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可事先根据自己队伍的活动特点进行选择,达到一种保暖、排汗、轻便性的相对平衡。如果全队始终能保持相同的节奏行进、队员始终处于活动中、较少停下来互相等待,这样的队伍适合轻装,一件厚的保暖排汗内衣和较厚的外套是最佳选择,可另携带一件轻便的中间层上衣在背包中备用。现在无论是冲锋衣还是软壳都能做到完全防风和一定程度的透气,但外层衣服的透气功能始终是辅助性的,排汗的关键还在于内层。因为出汗量、运动习惯和强度的不同,相同的内层穿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检验的最好办法是在参加长线活动之前,穿着进行几次中距离跑和短线登山活动。个人感觉使用了Powerdry材料的加厚内衣效果不错,即便在大量出汗后,潮湿的感觉也能在1~2小时之后消失。

在定位工具方面,感觉军用型指北针还是不太适合定向比赛。虽然其功能强大,但是反应速度较慢,在体积和重量方面都不便于携带。要在本次定向赛取得好成绩,指北针、手表、对讲和GPS一个都不能少。能否在比赛中正确使用GPS,同样需要日常经验的积累。前队曾经寻找过一个位于山脊上的GPS点,却被go to引导到稻田中,由于缺乏经验作为参照对比,无从分辨是点位标识问题还是GPS使用问题,只能放弃。

营地装备

牛角山队本次露营共计使用3顶二人帐。除了smgao的隧道帐准备了风绳外,其它两顶均忘配风绳,(抱歉这是我的疏漏)好在当晚风不大,没有影响到tiger和鱼的休息。由于事先参考了天气预报,本队普遍都选择了温标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的羽绒睡袋,睡眠质量都不错。第二天早晨发现帐篷外的纯净水只有表面上冻,当夜的最低温度应在0摄氏度以上。

由于帐篷无法坐下5人,需要在帐外做饭。在低温下,气罐的效能低、加热速度慢。好在Smgao的印象保温壶里准备了热水,气罐经过热水加温,蒸发量充分得多,很快热腾腾的饭、汤出炉。本次共使用了3个炉头,Primus ETApower由于集成了防风设计,热效率更高。其它炉头火力也不错,但需要一名队员在外围扶着防潮垫作为防风板,在野外作业略显不便。

4. 食品小结

制定食品计划时主要从气温、做饭时间、营养三方面考虑,也尽量在口味方面有所兼顾。结合食品热量标准估算如下,次日早餐稍显单调、热量也不足,应适当补充。

项次

食谱

热量(单位/大卡)

小计

说明

10月31日中餐

自备

1500

11023.5

大卡

1. 未包括早餐; 2. 按5位队员体重计算,乘以运动系数,31日食谱可满足全组成员所需热量。

10月31日晚餐

红烧肉罐头3个

1596

鱼罐头 1 个

997.5

鸡蛋6个

480

扒鸡3包(未食用)

3500

蔬菜汤2包,粉丝及娃娃菜

约550

腊肠350克

750

米饭1500克

1650

11月1日早餐

速食麦片1公斤

1080

4160

大卡

1. 未包括晚餐; 2. 考虑到比赛结束较早,早晨设计比较简单,不足热量队员根据需要中餐补齐。

牛奶2袋

280

乡巴佬10个

800

11月1日中餐

自备

2000

看来还是准备不充分,沟通不够导致的路线规划和选择不合理,时间安排不当,从而至少少找了5个点.教训啊!

Tiger hiking in Dalian!

TOP

呵呵 广鹿的总结好专业啊

旅行的意义

TOP

很不错啊!对喜欢定向的人和喜欢户外活动的人都有很大帮助!呵呵~~
山里的笨丫头——爱生活,爱老公,爱女儿,爱美食,爱旅游......
你知道的,去哪里没关系,有关系的是——我要和你一起带着咱家宝宝去。呵呵~~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