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者活动等级设定及积分规则(09版)
 一、目的。
二、山地穿越活动等级及基本活动积分设定。
三、山地穿越活动难度系数的制定。
四、“活动分”和“组织分”计算方法。
五、“总积分”的计算方法。
六、可算积分的发帖配置要求。
七、名词解释。
 
 一、目的
 为驴友们的活动提供等级参考,为积分核算提供标准。
 二、山地穿越活动等级及基本活动积分的设定
 2.1近郊穿越 
 已经定级的线路,时长的确定按近郊定级线路的规定执行,未定级线路按相近的线路参照进行定级,以穿越距离为准。
      A-级,4-8T的近郊穿越;基本分5分;
      A+级,9-12T的近郊穿越;基本分10分;
      B-级,13-16T的近郊穿越;基本分15分;
      B+级,17T以上的近郊穿越;基本分20分;    
 2.2远郊穿越
 以距离为基数按下表定级
 
 
| 距离(km)
 | 2~5
 
 | 5~8
 
 | 8~11
 
 | 11~14
 
 | 14~17
 
 | 17~20
 
 | ~
 
 |  
| 等级
 
 | A-
 
 | A+
 
 | B-
 
 | B+
 
 | C-
 
 | C+
 
 | ~
 
 |  
| 基本分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  注:以2km开始计算,每6km增加一个等级。距离的确定先以领队的GPS实测距离为基准,其次以GE上的起始点画线距离为准,距离不详时,按最低等级确定。
 2.3长线穿越 
 以距离为基数按下表定级
 
 
| 距离(km)
 
 | 2~5
 
 | 5~8
 
 | 8~11
 
 | 11~14
 
 | 14~17
 
 | 17~20
 
 | ~
 
 |  
| 等级
 
 | C-
 
 | C+
 
 | D-
 
 | D+
 
 | E-
 
 | E+
 
 | ~
 
 |  
| 基本分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
 
 |  注:以2km开始计算,每6km增加一个等级。距离的确定先以领队的GPS实测距离为基准,其次以GE上的起始点画线距离为准,距离不详时,按最低等级确定。
 三、山地穿越活动难度系数的设定
 3.1背负系数
 
 
| 穿越类型
 
 | 近郊穿越
 
 | 远郊穿越
 
 | 长线穿越
 
 |  
| 轻装穿越
 
 | 0.0
 
 | 0.0
 
 | 0.0
 
 |  
| 负重穿越
 
 | 0.2
 
 | 0.5
 
 | 0.5
 
 |  注:近郊负重穿越是指队伍背负露营装备、野餐装备及多餐食品的近郊露营活动。个人在一日穿越时的负重行为不在此计算范围内。 
 3.2天气系数
 
 
| 穿越距离占总行程的比例
 
 | 30%
 
 | 60%
 
 | 90%
 
 |  
| 盛夏季节
 
 | -
 
 | -
 
 | 0.3
 
 |  
| 阴雨天气
 
 | 0.1
 
 | 0.2
 
 | 0.3
 
 |  
| 寒冷冬季
 
 | -
 
 | -
 
 | 0.3
 
 |  
| 雪地穿越
 
 | 0.2
 
 | 0.4
 
 | 0.6
 
 |  
| 夜间穿越
 
 | 0.2
 
 | 0.4
 
 | 0.6
 
 |  
| 浓雾穿越
 
 | 0.1
 
 | 0.2
 
 | 0.3
 
 |    注:
 1、大连地区一月、二月为寒冷冬季,七月、八月为盛夏季节。
 2、长线活动,按穿越地区的平均气温,日间最高气温低于零下5摄氏度的穿越可视为冬季穿越,日间最低气温高于25摄氏度的可视为盛夏穿越。
 3、如穿越时间较长,中途遇有多种天气情况。则以主要穿越时段所处天气情况来定级,天气级别不受数量限制,即可列两种或三种。 
 3.3路况、熟悉、海拔系数
 
 
| 穿越距离占总行程的比例
 
 | 40%
 
 | 80%
 
 |  
| 无星情况
 
 | 0
 
 | 0
 
 |  
| 一星情况
 
 | 0.2
 
 | 0.4
 
 |  
| 二星情况
 
 | 0.4
 
 | 0.8
 
 |  
| 高海拔穿越
 
 | 0.5
 
 |  注:
 1、无星情况:近郊路线、远郊及长线有功略或有向导路线。
2、一颗星情况:远郊及长线无向导(背夫/马夫)、无成熟完备的攻略的陌生路线。
3、两颗星情况(**):远郊及长线无向导(背夫/马夫)、无成熟完备的攻略的陌生路线,且具有较大危险性、技术难度和挑战性的路线
4、高海拔穿越:穿越线路中海拔超出3000米以上的路段大于60%的山地穿越。因高原反应的出现,穿越难度增大,多出现在祖国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因5000米以上多为雪山攀登,不属于山地穿越活动,故不做穿越定级。 
5、如穿越时间较长,中途遇有多种路线情况。则以穿越中有相对时长最长的级别作为最终路线级别。
 四、“活动分”和“组织分”计分方法
 4.1、山地穿越的分值计算
 4.1.1活动分    
 按本规则第二款确定活动的基本积分,乘以本规则三款确定的难度系数做为单次活动的活动积分,单次活动上限为100分。
 4.1.2 组织分    
 根据队伍规模的不同,在队员参与分值的基础上乘上以下倍数,所得积分由正副领队、小组长等主要组织者分得。具体每人的分值数由活动领队根据每次活动中组织团队的任务量进行分配(麻烦在小结中表述清楚)。
 近郊穿越——1-16人,1.0;17-32人,1.3;33人上,1.6。
远郊穿越——1-8人,1.0;9-16人,1.3;17-24人,1.6;25人以上,2.0。
长线穿越——1-4人,1.0;5-8人,1.3;8-12人,1.6;13人以上,2.0。    
 形成小分队,跟随其它俱乐部(或其它论坛等)队伍后面进行的穿越活动,小队长的组织积分按照自己小分队独立组织该穿越活动的1/3计。
 近远郊穿越活动的总组织分不超过100分,长线穿越活动的单人组织分不超过100分。
 4.1.3 无路线图、不能测算距离的山地穿越的积分判定 
 如某次穿越活动即无GPS实测距离、又无GE路线图、无近郊定级图、亦无其它任何可说明路线距离的图纸,则按单日穿越时长超过四小时的天数计算,一天得10分,两天得15分,三天得20分,以此类推。如果连穿越时长也没有的话,近远郊的穿越不计分,长线穿越活动参照长线自助活动按天数进行积分。
 4.2穿越比赛的分值计算    
 1、比赛前的踩线作为独立的穿越活动,活动分、组织分参照第4.1条执行。
 2、参赛队员的活动分根据赛程的强度,活动分参照第4.1条执行。以小组为参赛单位的,组长可以获得自己参与活动分值0.5倍的组织分。
 3、比赛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者,根据比赛日每个人活动的强度分别给予参赛队员的0.5-1.0倍的活动分。
 4、比赛组委会的组织分:因为组织的任务相对繁琐,涉及的人也比较多,所以根据组织的烦琐程度和投入精力人力的多少宜有所不同,同时可根据在筹委会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分别给分,确定各筹委会成员的组织分如下:
    筹委会普通成员得1~2倍的参赛小组长组织分;
    筹委会分项负责人得2~4倍的参赛小组长组织分;
    筹委会总负责或总执行或总策划得5~10倍参赛小组长组织分。
 4.3长线自助旅行的分值计算   
 各等级(从到达第一个旅游目的地起算到离开最后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止,如过程中有山地穿越,则扣除山地穿越所用的时间)参与人员活动分如下计算:
3至8日——20分;9至20日——40分;21日以上——60分
行前将计划发帖公开或者进行公开寻伴的发贴人给予一定的鼓励组织分。如为一人征集,20分。如为多人同时征集,则每人10分。
 4.4、公路徒步的分值计算  
 4.4.1、公路徒步超过20公里的一日徒步,比如全程滨海路、或全程旅顺南路这种,可以进行积分计算。
 4.4.2、公路负重徒步超过10公里加一晚露营的,可以进行积分计算。
 4.4.3、以上两种强度的公路徒步的分值,活动分按10分/人计算。多日的公路徒步暂时还没有遇到,如有则根据实际情况再来补充设定。
 4.4.4、公路活动的组织分参照第五条组织分值折半计算。
 4.5、庆典性活动及两日近郊休闲性活动
 庆典性活动及两日近郊休闲性活动仅计算组织分。根据休闲性活动的复杂程度及人数确定组织分值如下,由组织者分得:
近郊休闲露营活动:10-19人,10分;20-29人,15分;30-39人,20分;40人以上,25分。
庆典性活动:总负责人50-100分,分项负责人20-40分。
如出现其它组织者付出较多的休闲性活动,可参照此标准给组织者计分。
 五、“总结分”的计分方法   
 可作为总结分计算的主要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5.1、活动小结    
 要求:符合“一个完整活动小结”的要素要求,能够作为定级打分依据。
各类活动小结均计5分。
 一个完整的活动小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时间、名称,
       2>穿越路线(即实际走法)、
       3>实际参加活动的人员名单、
       4>队内主要组织任务分工(对于近郊穿越等简单活动可不写)、
       5>每天的实际穿越距离,可能的话再附上所用时长等信息。
 5.2、图文游记    
 游记的分值与活动等级无关,仅根据内容多少而定(至少千字以上,有无配图均可):
 一千字~二千字游记可获总结积分5分;二千字~五千字游记可获总结积分10分;五千字~一万字游记可获总结积分15分;此后每增加五千字总结积分增加5分;五万字以上游记,总结积分60分封顶。
 带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可折成文字算分,每图折50字。近远郊活动,图片分封顶为10分;长线活动,图片分封顶为15分。
 游记不限人数,每人分值独立计算。如一人同时写了游记和总结,积分可兼得。如攻略和游记写在一起,则仅计算一次。
 5.3、路线攻略   
 要求:符合“路线攻略”的相关要素要求,能够为后来人作为参考依据。每符合一类要素,加一类分值。 
 5.3.1山地穿越路线介绍:
 1天山地穿越路线介绍,5分;2-3天山地穿越路线介绍,10分;4天以上山地穿越路线介绍,15分。
 路线描述包含的内容:每一段(相邻两节点间)徒步路线的路况。完成时间、以及各节点的海拔、GPS坐标等描述。路线完成情况(与计划路线比较,未完成部分原因),其他个人觉得可行路线等。
 5.3.2山地穿越路线图:
 1-3天山地穿越路线图,5分;4天以上山地穿越路线图,10分。一日近郊线路已作定级,能提出改进建议的可计5分。
 路线图绘制可包含的内容(地势图,航拍图,照片均可作为底图):需标注实际行进路线(如分队行进请分别标出),对重要节点(出发点、休息点、重要特征点、结束点等)编号。可能的情况下补充画出原图中未能标示出来的道路、重要露营地,主要危险点,水源等位置。
 5.3.3远郊及长线活动的大交通:
 根据活动天数:2-3天活动,5分;4-8天活动,10分;9-20天活动20分;20天以上活动30分。(交通食宿为自助旅行类活动攻略的主干部分,以此为依据打分)
 大交通介绍包含内容:
   1>每段路程的交通工具、起止时间、途径重要城镇、行走路线;
   2>司机、向导、旅店等相关人联系方式、车费等各种相关费用;
   3>能表明穿越地点及达到过程的区位图(路线简单的可不画),等等
 5.3.4实际走过的GPS点位数据:
 1-3天山地穿越路线GPS点位数据,5分;4天以上山地穿越路线GPS点位数据,10分。
 5.3.5活动账目:
 2-3天活动账目,5分;4天以上活动账目,10分。
 5.3.6其它补充
 攻略中的其它穿越经验、教训、装备使用情况、食品计划完成情况和其它方面的总结或提醒等补充:根据总结的文字多寡,可得到5-10分总结分。
 5.3.7经系统性的筛选和整理的长线资料:
 根据整理资料的翔实程度和内容多寡,一次行前的资料整理可获5-10分。(这里仅包括长线自助旅行、长线穿越、雪山攀登三种活动。简单的信息链接不计分,只有对某一地区或线路的资料进行过认真取舍系统整理后才具备给他人参考的价值。)
 六、可算积分的发帖配置要求 
 6.1可作为积分计算的活动宜包含以下内容的帖子:  
 aa,召集贴:
 活动出发前48时发的开放型的计划或者召集贴或者缘起或者征同行。(本条作为是否计算组织分的依据。只有开放性的召集,即允许看帖人加入的召集才计算组织分)
 bb,小结:
 活动的文字性小结。(是作为活动定级的依据,对算分至关重要。活动小结还算不上攻略,可以溶在cc或dd帖子内,也可单独发帖)
 cc,游记:
 活动带有一定文字描述的图片集或活动游记
 dd,路线功略:
 以实际路线行程讲解、活动安全、活动组织方面的总结等内容为主的攻略,是大家在活动后的积极思考,是为后来人提供的最真实的帮助。尤其是对于论坛里缺少的新线路的攻略,更是论坛难以获求的瑰宝
 6.2各分值计算的最低配置要求: 
 6.2.1近郊和远郊穿越:    
 以上条款中.bb、cc、dd均可作为总结分的计算依据。即使是参加其他未在穿越者论坛发起的活动,(包括俱乐部组织的商业活动,驴友自发组织的活动等)只要将攻略或游记整理到游记版即可获得相应的总结分。
 aa和bb共同作为(缺一不可)活动分和组织分的计算依据。即只有在穿越者论坛上发起并在活动后有小结的活动,方可参与论坛活动分、组织分的计算。
 6.2.2长线穿越:
 因为长线活动中,队员间的相互选择更为严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许多驴子宁愿不进行公开召集,故不将aa作为计算活动分的必要条件。具体如下:
      只有aa或只有bb的情况下,不计分。
      只有cc的情况下,只计算作者的总结分。
      同时有bb和cc或只有dd的情况下,只计算作者的活动分和总结分。
      同时有aa、bb和cc或同时有aa和dd或同时有aa、bb、cc和dd的情况下,则可全面计算各相关人的活动分、组织分、总结分。
 6.3可获得积分的人员要求:  
 只有在论坛计划贴或召集贴上跟帖报名人员(不含+1人员)或及时跟帖参与总结、游记和攻略的人员方可获得论坛积分。
 个别驴友有些外号或简称,列名单时请注意使用其在论坛注册的ID,论坛原则上不对尚未注册人员计算积分。所以希望能对未注册的人员做一下标注,以方便斑竹的工作。
 七 名词解释
 山地穿越:
 (含近郊穿越、远郊穿越、长线穿越):山地穿越是穿越者的主体,所以穿越活动也是积分的重点。商业活动的活动领队不参与积分的计算。
 近郊穿越:
 大连七区(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旅顺口、金州、金港)内山地穿越,多为一日穿越。 
 远郊穿越:
 北三市一县(瓦房店、普兰店、庄河、长海)及与外市交界附近的山地穿越,多为两日穿越。 
 长线穿越:
 大连市域以外的山地穿越,可以是一日穿越,也可是两日、多日穿越。 
 轻装穿越:
 队伍不背负露营装备、野餐装备和多餐食品的穿越。远郊和长线活动中,轻装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晚间投宿,二是雇背夫或马匹帮助背负露营等装备。轻装穿越队员平均负重一般在8公斤以下。 
 负重穿越: 
 队伍背负露营装备、野餐装备及多餐食品的穿越。负重穿越队员的平均负重通常在12公斤以上。 
 低海拔穿越:
 海拔低于3000米,或者穿越路线中海拔超出3000米的路段不足60%的山地穿越。全部近郊、远郊穿越及大部分长线穿越属低海拔穿越。 
 高海拔穿越:
 穿越线路中海拔超出3000米以上的路段大于60%的山地穿越。因高原反应的出现,穿越难度增大,多出现在祖国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因5000米以上多为雪山攀登,不属于山地穿越活动,故不做穿越定级。 
 一次穿越:
 近郊、远郊的一次出行均为一次穿越。在长线出行中,可将从一个人口聚集地(通常为乡、镇及以上政府所在地,下同)开始到另一个人口聚集地(也可为原出发地)的徒步记为一次穿越。一次长线活动中如出现多次穿越,则各次穿越单独定级。不满足各类穿越最低徒步时长要求的,不计为一次穿越。 
 穿越比赛:
 穿越比赛特指以定向赛为代表的由论坛主办,有一定规模,组织较严谨的以穿越为主题的竞赛性活动。
 自助旅行:
 长线的自助旅行是广受户外爱好者喜爱的方式,同样也会给予积分鼓励。但由于长线路的自助旅行通常人数较少,路线的变数往往很大,尤其是对团队人员稳定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过程中会不断的搭伴与分开,队伍的组成往往是“征同行”,在实际行进中也是各负责一摊事情,互相服务,故常常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领队。除正常的计算活动分与总结分外,长线路自助旅行类活动组织分的计算不以时间长短和难度定分,而是作为鼓励大家将活动在论坛进行公开讨论或征同行,对能够在行前将计划公布出来进行征同行的同学给一定的组织分鼓励。另外,如果长线自助活动过程中穿插有山地穿越,则穿越部分按照长线穿越单独定级并打分。
 公路徒步:
 穿越者欢迎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对于其他性质与山地徒步穿越比较接近,且具有一定强度、技术难度的活动亦应适当的给以积分。比如,比山地徒步穿越难度小些的公路徒步等。比如大连的滨海路,是市民常走的休闲路线,很普通的,一般不对部分路段计算积分。但是,如果距离很长,也就相应的给予一定的活动分、组织分、有游记的给总结分。
 休闲露营:
 近郊休闲性活动为穿越生活中有益的补充,其中,主要表现在近郊的两日的休闲性露营活动,每一次休闲性活动中,大家玩的固然开心,组织者们的辛苦付出往往为大家深深感动。故在本次积分调整中,特增加进行公开召集的两日近郊休闲露营的组织积分。
 极限运动:
 登山等山地极限类活动,登山特指5000米以上的雪山攀登,山地极限类活动特指依托于山地进行的攀岩、攀冰、溯溪、岩降等极限活动,因为目前论坛中此类活动经历较少,暂缺乏完整的计分方法。对于有登山报告的部分登山活动,暂仅计算作者的总结分。雪山攀登等山地极限类活动也许会成为未来穿越者论坛的发展方向之一,届时将根据需要完善相关内容。
 庆典活动:
 以周年庆为代表的大型庆典性活动同样凝聚了许多同学的付出,相应给筹委会成员一定的组织分。
 其它活动:
 单日休闲性活动,以及游泳、打球、爬台阶、跑步等日常训练行活动,不计算积分。
 穿越时长:
 指徒步所用时长,穿越过程中搭乘的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骑坐牲畜等所用的时间均不得计入穿越时长。 
 山地平均穿越速度:
 春秋两季晴朗天气穿越速度平均值(仅供参考):山地负重穿越在1.5公里/小时左右,山地轻装穿越在3.5公里/小时左右,机耕路沙石路等平地轻装在5.0公里/小时左右。(路况较好则速度快,路况较差或不明显则速度慢,天气不好,速度也会折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15:08: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