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赛前准备 1.1岷山队伍组成:  队员组成及职责: 
| ID |   | 职务 | 职责 |  
| 驼峰 |   | 队长 | 组织协调 |  
| 珊瑚 |   | 队副 | 负责写赛后游记 |  
| 行者 |   | 救援队长 | 负责指挥全队的救援比赛 |  
| 甲虫 |   | 后勤 | 食品采购及加工 |  
| 雪城 |   | 书记 | 第五人,负责救援比赛 |    1.2装备使用: 
| 项目 | 驼峰 | 珊瑚 | 行者 | 甲虫 | 雪城 | 合计 |  
| 帐篷 | 双人帐 |   | 双人帐 |   | 单人帐 | 3 |  
| 炉头 | 1 |   | 1 | 1 |   | 3 |  
| 对讲 | 1 |   |   | 2 |   | 3 |  
| 高度计 | 1 | 1 | 1 | 1 |   | 4 |  
| 数码相机 | 1 | 1 | 1 |   | 1 | 4 |  
| 套锅 | 1 |   |   | 1 |   | 2 |  
| 气罐 |   |   |   | 3 |   | 3 |  
| 指北针 | 1 | 1 | 1 | 1 |   | 4 |  
| 笔 | 2 |   |   |   |   | 2 |  
| 直尺 | 1 |   |   |   |   | 1 |  
| 宽透明胶带 | 1 |   |   |   |   | 1 |  
| 头灯 | 1 | 1 | 1 | 1 | 1 | 5 |  
| 救援绳 | 1 |   |   | 1 |   | 2 |  
| 公用水 | 4 | 2 | 2 | 2 | 2 | 12 |  
| 睡袋+防潮垫 | 1 | 1 | 1 | 1 | 1 | 5 |  1.3专用设备使用心得: 对讲机在距离较远时失效,只能站在山顶才能沟通上。海拔表必须要事先调整好,当天气变化的时候还需要重新调校。  25L左右的小背包4个,用于装比赛当天午餐、饮用水及急救物资。 登上仗在雨天湿滑路面还是很有用处的。 驼峰带的天幕非常适合做厨房饭厅使用   二、           现场策划 比赛人员安排:  雪城虽然是新人,但体力好,识图,很适合做第五人。无图指引点完成顺利,虽未完成第5人独立完成点,但与队伍会合时间在计划范围内,且会合之后进展顺利。 其余4人一起去找第一点。在找到第二点后,由于开始下雨和大雾,出于安全的考虑,决定5人一起走,不进行分组行动。 第二天全队五人在找到Y1点后,分开找点;由队长驼峰和行者去找U4点,剩下三人一起去找J4。 因为救援任务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比赛之前小队会就将救援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收集并准备了绳子和救援方案用于完成抬伤员下撤的任务。负责救援比赛的雪城同学赛前做了充分准备,值得表扬。 三、赛后感受与总结
3.1赛后对路线和时间安排分析说明:
由于天气的原因,考虑安全问题,岷山队第一天没有进行分组行动,从而影响了第一天的成绩;不过在恶劣的天气下,全队统一行动,应该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天的线路设计基本上没有问题,综合考虑时间和队员体力等因素,全队在Y1点分开,并对去U4点做了时间上的限制。 另外,两天的午餐时间安排过早,影响体力和耽误了时间。 3.2最合理方案:
在第一天下雾之前应该分组行动,这样可以在中午前找到更多的点位。 总结: 1、安全始终是户外的第一考虑,享受户外是第2个选择,比赛排是第三位。 2、山上有大雾时,很容易迷失方向;要充分使用先进的装备—GPS是个好东西 3、比赛的饮食问题和饮食习惯需要调整。   四、线路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