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游记 以下是引用老九在2005-9-2 1:07:48的发言:  先简单说一下穿越线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中大红色为上山路线,紫红色为返回的下山路线。 A,下车处,向路左侧进发。约11:15出发 B,发现进错了沟,这里不是上老黑山的最佳路线。 C,小河边,一片荫凉地,两天中午的午餐地,也是第二日美女们梳洗的地方。第一日12:40——13:20,休息四十分钟。第二日12:30——14:10,休息了一百分钟。 D,最后一个村子。 E,大约750米后,队伍的上山线路,由有路的山谷切向无路的山脊,陡峭的岩石地貌。 F,老黑山主峰。到达时约18:00。 G,周六晚露营地,主峰稍往西南的山脊上,刚好扎三顶帐篷。第二日9:40出发。 H,小峪大桥,明显的地标,在这里等车,后发现车停在我们昨日下车的地方,郁闷。第二日14:30到 I,实际上车的位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到开发区时的街景,7:55本该是阳光普照的晨时。
 车在一个集市上停了下来,在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在我们的队伍中,竟然有一个七尺男儿害怕小小的没有爪子和牙齿甚至连蜇人的毛都没有的蚕,这让我们接下来的行程平添了很多快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路车上很是热闹,因为腐败的队伍中也几乎都是认识的朋友,即使海涵小区的几位,也都是在定向赛中露过脸的,其中蜗牛大哥还给咱帮了不少忙。乌云来之又去,座位上最幸福跟活跃的怕就是这位似乎害怕小虫虫的帅哥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帅哥左右美女环绕,惹得后面的弟兄甚是眼红,这不,脚都快踢到头顶了。
 小峪修路了,这一段土路原有十多公里长,以往总是要消耗相当的时间。路修好了,我们的车速提高了,村民进出方便了。只是不知道,交通改善的背后,带来了商业化的繁荣,是否也带来了民风的不再纯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过了几个村庄以后,路两侧山的厚重就压面而来,夏季的山是葱郁的、灵秀的,因为越是沟的深处,也越加的安静。然后就是乘车翻过这道大岭,我们来到了二道岭,这已是往下韩(腐败队伍的目的地)拐的路口。我们的队伍先下了车。跟车上的同学们告别后,开始了我们的拉链之旅。 忘了是02年底还是03年初,天气还好冷,跟着笨笨的队伍第一次去了老黑山。那也是几乎我唯一一次,参加老驴组织的AA制的山地穿越。记忆有些久远,当时同行的驴友小部分还活跃在户外,但更多的人,已经…… 依着久远的记忆,让队伍直接往路西侧的沟里深入。   
 尽管这次的穿越打了个拉练的旗号,但是,当背上重重行囊,踏进村庄的泥土地的那一刻起,心灵立马变得轻松起来。在繁忙的都市,即使在贝壳馆的台阶上,即使在莲花小区的山顶上,焦躁的心都没有能真正放松过。 这两张片子很随意的两张,只是我忽然想起几个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小桥流水人家 无数先人曾无限向往的生活状态是否也就是在类似这样一个美丽而悠然的山间,拥有自己的两间瓦屋和三分田地? 今天的人们,怕是难有这样的期待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7 15:19: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