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十三姨 那么高调啊

5000来米的山 你把那三个字搞那么大

TOP

玉龙雪山下的“东巴王国”

长250米、宽10米、被誉为“古代宗教第一长卷”的石雕“神路图”

东巴大神石雕局部

东巴护法神杖石雕

东巴象形文字墙

老东巴在传授东巴经

  日前,一个保护和传承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大型人文主题公园——“东巴王国”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下落成。“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民间称主持宗教仪式的祭司为“东巴”,意为“占卜诵经的智者”,他们大多是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的纳西文化的主要传播人。   “东巴王国”由丽江东巴王国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投资3600多万元、历时3年精心打造。工程占地160亩,由“象形文字广场”、“五谷桥·神海”、“门户区·法杖”、“神路图”、“纳西文化图腾广场”和“纳西先民古村落”5部分组成。   “王国”以博大精深的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为基础,将不朽的东巴经典和形式多样的东巴艺术铭刻在大自然的石木中。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转贴山友日记
......................2001年哈巴雪山登山日记......................

1月26日 晴 昆明 在昆明的最后采购,打包。 从北京出发前,我们对哈巴了解得非常少,经队长徐晓东多方打听才了解到一些情况。她海拔5390(还是不确切),和玉龙雪山隔江相望,两山之间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沙江虎跳峡。由于主峰位于一个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以在北京我们还办了进山证一类的东西。云南有几支队曾经成功攀登过他,种种迹象表明地形难度不太大,虽然冬季不是最好的攀登季节,但除了大风以外不至于有更加恶劣的天气。唯一还不确定的就是攀登路线,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连一张哈巴的照片都没见过。不过,这次还有一支云南队和我们同期攀登,队长段建新曾多次攀登过这座山,等到了大本营和他们会和后,攀登路线和战术在定也不迟。

1月27日 晴 昆明-丽江 一行七人终于坐上了开往丽江的大巴。在云南,有很多像奔驰,沃尔沃,大宇一类比较高档的大巴,而且多少都带一点旅游车的味,在当地被称为"高快"。的确又高级又快速,不仅乘坐舒适,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有一个宽阔封闭的货舱,可以把我们视若生命,而又多得吓人的行李方便地安全地运送,这就比起在别的地方要把行李绑在车顶的货架上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了。(左图为C1以上攀登)

一路上景色秀美,阳光充足,也许是车上发的一种叫螺旋藻的饮料令大家话都不多,但看得出情绪都很好。下午5点到达了丽江,没来及出车站,就把行李换上了早已在此等待的一辆面包车,开车的便是段建新队的队员。此车是早在北京时晓东就和段队商量好的,连夜从丽江县城开往哈巴村收费1200元。离开丽江后不久,车就开进了颠簸险峻的虎跳峡谷,趁着太阳的余辉,看见了著名的玉龙和从虎跳峡方向看来同样险峻的哈巴。开车的小伙子一边从容的向我们讲解路边的景色和进山的情况,一边在峡谷中风驰电掣的穿行。我们就在惊恐中经过了夜色中的虎跳峡。 夜里10点左右到达哈巴村。

1月28日 阴转多云 哈巴村-BC 早晨天空布满低沉的阴云,联想起昨天在路上看到哈巴的险峻样子,逐渐增强的压力驱散了长久以来的沉闷心情,带一丝丝的兴奋的情绪。 过河谷,大片积雪的草地,在林间深可没腿的积雪和飘荡在空中的树挂中穿行,尾随着马队路过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小木屋,这样的旅行几乎不让人感到漫长。但若不是昨天段队进山途中已经在深雪中趟出了路,我们绝不会这么轻松。(图为北坡大本营)

下午2点左右钻出了密林,到达了位于4100散落着杜鹃丛的一小片平地上的大本营。天已经见晴,七八个段队的队员正在用望远镜及长镜头向山上张望。原来由于积雪太厚,使得传统路线--西北脊路线无法接近。段建新在今天上午结束了对传统路线的尝试后,中午带了三名队员出发,上了夏季积水而无法攀登的正北偏东的山坡,象是打算要走东北脊。在我看来,这面山坡就像一片完整的大石板,直指向顶峰的方向,反倒比走传统路线那烦人的碎石坡强多了。但陌生路线毕竟是陌生路线,在山上人眼的距离感和立体感都令人不能相信,谁又能知道这是不是可行的呢。 下午5时,段队的身影消失在大石板的尽头,逆光下,大风吹起的粒雪把顶峰搞得气氛肃杀。天黑前,得知段已在大石板顶建好了C1,并没有我们担心的阻碍继续前进的山谷,但向上的路线仍然不明了。入夜,岩石和NIGHT搞得晚饭异常好吃,围着篝火在大风中的笑话也一样精彩,明天该看我们的了。

1月29日 晴 西风7-10级 BC-C1 天气真好,山顶的大雪坡亮得刺眼。我,孙平和小明组成的第一组开始攀登,漫长的大石板光滑平整,坡度在令人总是在考虑是否使用四肢的水平。中午到达4500-大石板尽头的一个平台。风变得非常大,使得支起帐篷变得非常困难,把极不情愿受力的帐篷杆弄到位,和搬运稀少的石块耗费了大量体力。段和他的队员并不在,在我们到达以前已经去突顶了。他们的帐篷放倒在地,压着石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从这里看上去,接近顶峰的那一片雪坡几乎和从BC看上去离我们一样远。我开始担忧这个营地是否建得太低了,传统路线的C1可是在4900呀。但谁又知道再向上是否有合适的宿营地呢。在等待段下撤到这里之前,我们在小明的指挥下不断的化雪,喝水,化雪,喝水…。 天黑前,段建新和它的队员回到了营地,四名队员中有一名在下山途中被滚石砸成轻伤,看上去个个都很疲倦。 "风太大了,几乎站不稳,我们始终沿着东脊向上,最后被一个深谷和顶峰隔开,这条路不行,除非上雪后向西脊传统路线横切。"我端去一锅热汤,坐在他们的帐篷里,段建新对我说。我看着他坚毅的眼睛,知道他绝没有夸大其词,更何况上午在向C1攀登的途中已经经历过可以称为可怕的风了。 "明天早点起吧"在向孙平和小明转述情况后,小明忧心忡忡地说。 帐篷在风中颤抖,发出很大的声音。

1月30日 晴 西风 4-7级 C1-5310-BC 该死,我们这几个懒虫,原计划7点出发,可后半夜减弱的风势让我们8点才起。小明状态不好,昨夜一直在闹肚子,不断起夜,今天不可能上了。轻装,带最少的装备,能上多高就上多高吧。我,孙平和小明商量定,下午3点半前必须下撤,然后就出发了。

离开C1到达雪线前我们没有沿段建新的东脊路线,因为观察到其中有一段滚石频频。经过两段坡度明显增大伴有少量冰面的地形一直向右上到雪线。此处应是顶峰的正北,地势平坦,风很小,遍地都是被冰川运下的大小石块,海拔4900,应是建营的好地方。 上雪线以后,全是硬冰,不时有尺把宽的小裂缝。坡度不大但似乎一旦向下滑后果也很可怕。风夹杂着小冰粒打在脸上很疼。两小时后,到达5200时孙平表示希望在原地等我,当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我知道到现在还未看见顶峰确实是没戏了。但再向上走走吧。(图为C1营地)

3点20,眼前的景色突然一变,我站在一条弯曲的山脊上,三面是绝壁的主峰就在面前,眼前的山脊正是从东面绕过来的,直到正北才突然一拐通上顶峰。如果一直沿东脊攀登一定会以为有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横在眼前。此处表上显示海拔5310。虽然顶峰近在咫尺,估计也得花上一段时间,下山的路还很长,沿途也没有明显的标志,没有带足够宿营装备的我们万一天黑了不好办。这时候,孙平也来到这里,他也认为应该下山了。 5点半,到达C1小东已经上来了,因为我和孙平始终没有用对讲机把山上的情况通知山下,薛总,李哥和NIGHT来到C1后又下山了。小明状态仍然不好,我和孙平也不可能明天继续再来一次。大家决定撤营下山。 摸黑下山,要不是NIGHT在BC的大石头上为我们点着头灯,我们肯定会被BC周围起伏不定的小坡和深可及胸的积雪弄疯的。

2月1日 晴 BC-丽江 天气真好,一丝风都没有,但我们因为工作的时间关系必须下山了,回到那个好像没有我们就不行的城市里去了,但我知道我们的生命没有山的确是不行的。

可以提取的部分资料

1、昆明到丽江的交通方式:一行七人终于坐上了开往丽江的大巴。在云南,有很多像奔驰,沃尔沃,大宇一类比较高档的大巴,而且多少都带一点旅游车的味,在当地被称为"高快"。

2、大巴到达时间:下午5点到达了丽江

3、丽江到哈巴村的交通方式:没来及出车站,就把行李换上了早已在此等待的一辆面包车,开车的便是段建新队的队员。此车是早在北京时晓东就和段队商量好的,连夜从丽江县城开往哈巴村收费1200元。

4、到达时间:夜里10点左右到达哈巴村。

5、尾随着马队路过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小木屋(这个小屋在GOOGLE好象有,可以当参照点)

6、下午2点左右钻出了密林,到达了位于4100散落着杜鹃丛的一小片平地上的大本营

7、由于积雪太厚,使得传统路线--西北脊路线无法接近。段建新在今天上午结束了对传统路线的尝试后,中午带了三名队员出发,上了夏季积水而无法攀登的正北偏东的山坡,象是打算要走东北脊。在我看来,这面山坡就像一片完整的大石板,直指向顶峰的方向,反倒比走传统路线那烦人的碎石坡强多了。

8、中午到达4500-大石板尽头的一个平台

9、天黑前,段建新和它的队员回到了营地,四名队员中有一名在下山途中被滚石砸成轻伤,看上去个个都很疲倦。

风太大了,几乎站不稳,我们始终沿着东脊向上,最后被一个深谷和顶峰隔开,这条路不行,除非上雪后向西脊传统路线横切

10、3点20,眼前的景色突然一变,我站在一条弯曲的山脊上,三面是绝壁的主峰就在面前,眼前的山脊正是从东面绕过来的,直到正北才突然一拐通上顶峰。如果一直沿东脊攀登一定会以为有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横在眼前。此处表上显示海拔5310。

TOP

转贴山友游记

我们的脚印通往哈巴雪山峰顶

哈巴雪山,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中甸)境内,与玉龙雪山隔虎跳峡相望。哈巴雪山顶峰海拔5396米,终年积雪,攀登季节除每年7、8月雨季外均可攀登,受季风影响,1、2月风力较大,经常达8级以上。哈巴雪山的坡度较小不需要攀冰比较适合初学者攀登注:必须有受训经历和专有设备,切勿盲目模仿)。2002年9月,几个喜欢摄影兼登山运动的昆明人登顶成功,因而一份攀登哈巴雪山的亲历记和沿途的美丽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          9月12日,星期四,多云。由昆明到哈巴村。   早上5:30,急促的闹钟声把我和lp(老婆)吵醒,我们迅速起床。乘lp洗漱的时候我上“天气在线”网站查看卫星云图和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天气对登山的影响太大了,所以这几天一直让我牵挂着。卫星云图和昨天晚上显示的差不多,在云南上空有薄云,北部、东部和东南地区都是晴朗天气,西北部的西藏和西南方向的泰国则在下雨;天气预报显示在未来3天丽江和香格里拉(中甸)都是晴间多云的天气。真希望这样的天气可以保持几天,直到我们登顶返回。下线关机,和lp一起匆忙吃了碗方便面,这时已经6:20,我必须尽快把打好的两个包送到大门口去。其中的塑料包里装了一顶帐篷、2个防潮垫、3个睡袋和登山鞋、冰爪等物品,不算太重,我很快就把它搬到了大门口;而帆布包里装着80L和35L的登山包各一个,登山包里装满了衣物和各种必需物品。走出大门,发现任我行夫妇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7:20,我们到达集合地点,leii打来电话,说他刚刚接到易师。等他们的时候我心里有些许忧虑。   7:50,我们的车从昆明出发。中午12:30,我们到达大理洱海公园门口的餐厅,到了大理,自然要点好吃的酸辣鱼和酱爆海螺来吃,这将是我们回到大理前能吃到的最好吃的一顿饭菜了。茶足饭饱后我们继续上路,5:20到达丽江,没有作片刻停留,我们继续向哈巴村驶去。   leii和易师以前来过哈巴村,所以我们的车直接开进了雪山客栈,这里是我们登山的根据地,进山的马帮由客栈老板和医生帮忙安排,登山导游是他的小舅子。小舅子叫杨晓明,今年29岁,在此之前已经成功登顶十五六次,因为多数人是第一次见到他,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就直接叫他小舅子,他也很乐意接受。他告诉我们,最近10多天这里的天气很好,没有下雨,并且说我们一定可以登上顶峰,他的话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使大家一下信心倍增。吃完饭天黑了,我到院子里又看了一下天空,星光灿烂,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好天气能一直伴随我们。   9月13日,星期五,多云。由哈巴村2600米到4200米的登山大本营。   早晨6:40,我被一阵喧哗声吵醒,仔细一听,原来是leii和任我行看到了雪山,正在大声赞叹。我立刻跳了起来,穿好衣服冲出去,果然在西南边看到露出云端的雪山,圣洁、美丽,令人神往。我忍不住大声地问他们:“那是主峰吗?”leii说:“不是,在这里看不到主峰,在4200米和4800米的营地也看不见主峰。”虽然看见的不是主峰,我的激情也被极大地激发了起来,下决心一定要到顶峰去看一看。这时有一片祥云飘过,我立刻掏出“995”拍了几张。   今天的路程是10多公里山路,将从海拔2600米的哈巴村爬升到4200米大本营,预计5个小时可以走完。9:00马队从村子出发。马队共有8匹马,5匹用来驮大家的物品,2匹给两位女队员骑,还有1匹作为机动。虽然我在来之前锻炼了一个多月身体,每天早上跑4000米,还是对自己是否可以轻松走完这段路表示怀疑,因为如果走到4200米的大本营已经很累,那么将登顶无望。为了保存体力,我放松自己不紧不慢地走在队伍的后面。这一路风景很好,有山有河还有原始丛林,大家一边走一边说笑一边拍照,倒也不累。不知不觉走到喝午茶的地方,这时已经12:10,这里是高山原始丛林中的一片斜坡草地,旁边有一条小溪流过。马夫们随身带着沱茶、白糖和自制的白面饼,他们用一个陈旧的茶壶到小溪里打来雪山流下的溪水,然后捏碎沱茶放到壶里和糖一起煮,大约半个小时,一壶茶就煮好了。我们纷纷取出自己的水壶倒茶,我喝了一口,没想到茶水很好喝,不知道是雪山的溪水好呢还是此时太渴;白面饼里没有鸡蛋也没有牛奶,吃在嘴里干干的没有任何味道,就着茶水吃却很美味,leii当即表示登顶的时候一定要带白面饼上去吃。   山,越爬越高,树,越来越矮,下午3:30,当我走到一片矮矮的高山杜鹃丛林的时候,我知道离大本营应该不远了,问了一下leii,大本营果然就在这片杜鹃林里,如果是五月份来,杜鹃花应该是盛开的。大本营是4200米的一片开阔平地,有一个漂亮的小湖在南面,它将为我们提供水源,不远处,山上有两条瀑布飞流而下,大本营的景色真不错。马队都到达营地后,我们立刻分组搭建帐篷,leii、阿四一组,任我行和lp一组,易师单独一组,我和lp一组。在卸包的时候,我突然听见天边隐隐约约地传来歌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东南面山上的大石板上有几个如蚂蚁般大小的人在走,边走边高声唱歌。我连忙问了一下马夫那些都是什么人,马夫说是当地的彝族上山采雪莲,又说我们明天要从那里上山。天哪,那块大石板看起来是那么遥远那么陡峭,居然是我们上山的路,怎么上得去啊。第二天上山以后才知道,走到大石板那里其实才走了路程的1/5。   帐篷很快就搭建好,搭好后又开始做晚餐,晚餐很丰富,有高压锅煮鸡、炒白菜、胡萝卜黄瓜炒香肠、白菜紫菜汤和香肠腊肉闷饭。登山消耗体力很大,能吃到热菜热饭是最好的补充。吃完饭,我们几个站在帐篷外面聊天,偶然抬起头,居然看见雪山女神露出芳容,而且最后一缕阳光照在上面,仿佛给她化了浓妆。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冲向帐篷,边跑还边喊:“雪山...雪山......出来啦”,跑到帐篷边,我一把抓起脚架和相机又跑向适合拍摄的位置,然后慌慌张张架起脚架装上相机,抬头一看,一片黑雾正从西边快速飘来,而且已经快到雪山前面,我赶紧调整光圈,狂拍了5张,什么构图全都忘到九霄云外,刚刚拍完5张,黑雾已经飘到雪山前,雪山女神刚拆下白纱又换上了黑纱。看着蒙上黑纱的雪山女神,我感觉刚才的激动和慌乱仿佛是在梦中,但却又让我难以平静。   夜幕降临,大家都回自己的帐篷,或收拾明天的东西或睡觉。我打开包,收拾明天要带的东西,头却痛起来,我知道这是高山反应来袭击我了。11:45,帐篷上突然响起滴滴嗒嗒的雨点声,我的心里一紧,糟糕,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完全不顾我的感受,雨点沉重地打击在帐篷上,好像打击在我的心里。   9月14日,星期六,晴间多云。由4200米的登山大本营到4800米的冲顶营地。   7:45,帐篷外传来欢快的议论声,我出去一看,原来天晴了,他们几个正在收拾冲顶的装备。我的物品和任我行的物品都放在我80L的大包里由老乡背上山,我随身只带了EOS3和EF20-35。我们走出营地,穿过杜鹃林,又越过一条小河就开始上山了。为了让身体活动开,我慢慢走在任我行的后面。上山的第一段路是流水冲出的小沟,沟里有细沙,走在上面感觉很舒服,但是有些费力。大队人马在这段路的尽头休息着等我,等我到达以后又开始继续攀登。接下来的路就是昨天看到的大石板,大石板坡度不大,登山鞋走在上面也不滑,只是这段路太长了,好象没有尽头。这段路非常难走,碎石很不稳定,走一步会向后滑半步,就这样连走带爬的我终于在3:00到达了冲顶营地。在营地外我停下来喘气的时候,遇到了从营地出来的小舅子,他问我有没有带气炉的气罐,我说没有带,他说大家都没有带,他要下去大本营拿。目送小舅子下山,我又是佩服又是感激。下到营地旁老乡们卸包的地方,任我行说要我把我们的包背过去搭建帐篷,这段路只有20多米,中间有一条1米多深的沟,如果在平时,三步两步就过去了,但是此时的我已经很累了,又因为缺氧喘不过气来,背上30多公斤重的包好像一座山压在身上。5:30,他们几个都起来了,我感觉有些虚弱,继续躺在帐篷里面听他们说话。我听见任我行说:“你们看,松鼠、松鼠”又听到小舅子说:“不是松鼠,是黄鼠狼”,听到小舅子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相信他已经把气罐拿上来,今晚有热水喝了。然后又听到小舅子说:“应该不是黄鼠狼,黄鼠狼生活在热地方,不会在这么高的山上,对了,是雪貂”接着就是大家的欢呼和相互提醒拍照的说话声。我赶快起身穿衣服出帐篷,可惜已经错过了雪貂。吃完饭,大家站在雪地上聊天,我和大家谈起《登山圣经》,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登山教科书,一边聊我还一边向阿四示范书上教的“休息步法”和“法式技巧”。睡在帐篷里,头又开始痛起来,睡了20多分钟,感觉越来越冷,加了一件毛绒衣,我还是感觉很冷,于是又加了一件羽绒背心,结果还冷,这时我只剩下一件冲锋衣了,如果穿上它还冷的话,这一夜我就只好坐着过夜了。看看表,才11点钟,天哪,漫漫长夜,我怎样熬过去啊。   9月15日,星期日,小雨雪。冲顶并返回哈巴村。   凌晨6:00,我实在是熬不住了,就和任我行说我们起床吧。说是起床,我却不能动,因为帐篷太小,只能一个人起身穿衣服,等任我行出了帐篷我才坐起来,探出头看了看,外面只有白茫茫的雾,不知道在这种雾天我们是否可以登顶。今天要带雪镜登山,所以不能戴有框眼镜而要戴隐形眼镜,没想到仓促中我把两只镜片戴反,戴好后往帐篷外一看,立刻觉得一阵眩晕心翻,赶快取出眼镜,歇了好半天气我才缓过来。等我穿戴好出帐篷,他们几个的早点都快吃完了,我没有胃口,只倒了半杯开水冲了点果珍喝了两口,又拿起一听红牛饮料装在裤包里,这是我计划登顶成功庆祝时喝的。   7:50出发的时候,天居然晴开了一块,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今天还是背着佳能EOS-3的专业照像机和EF20-35的广角镜头,XB交给小舅子带上顶。第一次穿冰爪走在雪上,听着冰爪刮破雪面的声音感觉很爽。第二个雪坡坡度比较大,有45度左右,走起来很费力,我采用走20步休息10秒的方法向上攀登,在雪坡中段,我们相互拍照留念。第三个雪坡有40度左右,而且比较长,消耗了我很多体力,上到坡顶,看到易师和两位导游已经登顶,这让我激动不已,我马上转身对后面的阿四大喊了一声:“快要到了”,也许是受到我的喊声惊吓,雪山女神立刻招来一阵大雾,还没等我拿出相机,刚才还有蓝天的顶峰已经被云雾笼罩。低头看了看手表,海拔仪显示海拔为5100米(我的海拔仪显示的数据比实际海拔低),想起小舅子说5000米以上就有手机信号了,我拿出手机,真的有信号,连忙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我用了20分钟爬上最后一个雪坡,10:01分,我登上了顶峰。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雪,能见度也降到50米。登顶成功,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也许是大雾小雪冷却了我的热情。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这里可以看见梅里雪山、玉龙雪山、白马雪山和稻城的三座雪山,不过,晴天时风会很大,不利于登顶,反而今天这样的天气不会有风,适合登山,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来只有下次再来拍片了。20分钟后,阿四也登顶了,站在顶峰,我们打开红牛饮料庆祝,然后相互拍照留念,这些照片将是我们申请登山等级的证据。10:50,我们开始下撤,此时的雾越来越大,能见度也降到30米。下山比较轻松,但是危险性比较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滑坠,所以我们都比较小心。下午1:30,我们回到4800米的冲顶营地,小雪也变成了小雨。下山很顺利,途中我摘了5、6朵雪莲花,准备献给lp。下午300我回到大本营,lp跑过来给了我一个拥抱。雨还在下,淋湿了所有东西。晚上8:00,我们回到哈巴村,进了房间我一屁股坐在床上就站不起来了,大腿和小腿都很痛,算一算,我们今天走了差不多12个小时,路程接近20公里。换好干衣服,晚餐已经摆上桌子,大家都没有什么胃口,还好老板娘煮的酸菜洋芋汤好喝。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登顶过程,被冷雨淋了一天的情绪这才渐渐高涨起来,我知道登上哈巴雪山的快乐将会伴随我们很长时间……

转自 云南旅游指南

其中有参考价值资料

1、哈巴村的雪山客栈 进山的马帮由客栈老板和医生帮忙安排,登山导游是他的小舅子。小舅子叫杨晓明,今年29岁,在此之前已经成功登顶十五六次

2、由哈巴村2600米到4200米的登山大本营。哈巴村在西南边看到露出云端的雪山

3、9月14日,星期六,晴间多云。由4200米的登山大本营到4800米的冲顶营地。7:45出发下午3:00到达了冲顶营地

4、小舅子说5000米以上就有手机信号了

5、10:01分,我登上了顶峰。

6、然后相互拍照留念,这些照片将是我们申请登山等级的证据。

7、下午1:30,我们回到4800米的冲顶营地。下午300我回到大本营。晚上8:00,我们回到哈巴村

攀登路线:

  1.西坡传统路线 攀登难度:****

  2.北坡西北脊传统路线 攀登难度:***

  3.东北脊路线 攀登难度:***

  4.北壁路线 攀登难度:**

  5.东壁转北壁路线 攀登难度:****

  哈巴攀登历史:

  1995年2月,云南登山探险协会登山队,

  4人登顶,首登。西坡转西北脊路线。

  1999年10月,云南梅里户外登山队,

  8人登顶。西北脊路线。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转贴山友游记

     汽车从丽江到张老师家(中虎跳)大概三个小时,必须经过虎跳门口,要购票的话就说是到哈巴村的,我们就一直坚持说不是到虎跳的,后来管理处放行了从张老师家哈巴村大概两个小时以内,听说公车已经停运了,我们是包车去的,路边哈巴村很小的,走路也就十几分钟来回行了,有小商店,有部份小吃、饮料等等,有固定电话可以打,但是没电没移动手机信号,有133的信号。刚进村口就是名导“好四”的家,一个木屋,此处海拔大概2600听我们领队说进山还要进山费,大概一人20吧,不太记得了,虽然没什么人查,做为对环境保护的一点支持,还是交了吧,还是看到他们在清理垃圾的,至少做了点事情。

     哈巴村到大本营衣物:在五一期间,单冲锋裤上抓绒衣就行了,冲锋衣也行,到了大本营需要上羽绒绒服了,抓绒裤。从哈巴村到4100米大本营,就从村口的小路上,出门之前涂好防晒霜大概需要四个小时到达营地,如果骑马我觉得时间差不多,如果体力好一些,估计比马还快,因为你骑的马不是跑的,都是矮马,人拉着走的,价格大概是80块,自己砍价吧。

     营地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有水,虽然不是很干净,反正也这样喝了,煮饭也是用这里的水,这里的地是一般的泥地,容易打小地钉,晚上风肯定很大,最好风绳都拉上,地不是很平,将就一下吧。我们当时是早上六点出发的,还是比较明智,出发前做好防晒,具体不说了,反正不做的人都一定会被晒伤。套好雪套,带上足够的水和一顿午饭。我们走的是北线(听说),如果下雨就要走西线了,因为石坡会很滑,一摔倒后果不可预计。 这个山还是比较初级,不需要安全带,也不要打路绳,冬天条件恶劣一些,可能需要。先是翻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小土坡,之后就是壹两个小时左右的石坡,有部分碎石,坡度30~40吧,这一段小心别扭伤脚了。到4700米左右要上冰爪了,也结束爬石坡的路了,不过又开始更陡的雪坡了,这段路只要不走偏离太远,摔倒也不会滑得太远,看雪的硬度了,当然也不是说不需要小心,有时候阵风很大,风大时手杖或冰镐撑好地面,不要行走,最好弯腰下蹲一点。大概要爬叁个大雪坡才到顶,坡度有些地方估计40度以上。据说5000左右移动的信号很好,有人还打了好几个电话,后悔忘记了没试。

     从大本营到顶峰顺利的话大概是5-7个小时,根据各人的体力及适应情况吧,如果下午2点还没登顶而且4800没有C1,建议下撤,明显下午的天气就不太好。下山比较伤膝盖,所以登山杖是必须品。一路上都有小红旗做路标,但是不很密,经常走着走着就看不到下一个了,但是只要不起雾,路还是很清晰的,可以请当地向导,具体价格不清楚,自己砍吧,不会太贵的,但一定要跟他们说清楚,要跟着大家走,他走得快,不太会照顾你的。从大本营到顶来回大概是8~11个小时,根据各人体力情况。

向导联系:“好四”:0887-8866519、13320433435      罗世成:0887-8866664、13116903032      丽江住宿:大海 13368884107 米粒 13988877531      嘲风驿栈 丽江古城光义街光碧巷70号      0888-5181619      客栈较新,店主也厚道 30块/天 旺季

部份要注意的事项:

     1、打劫帽是要带的,如果有雪,紫外线可以从各个角度伤害到你,只防着太阳是不够的。

     2、我看登顶的人大部份是男的,不是说女的不行,如果真要登顶,还是提前两个月做体能训练吧。

    3、大部分坡度不太陡,双登山杖是非常有用的,风大时也站得稳,下山也方便。

     4、哈巴我觉得没必要骑马,请马把背包背上BC就够了,但要有相当体力。

     5、不要小看每一座雪山,即使是初级的,稍稍不慎就会使你受到伤害。

     6、当地人不太老实,虽然我的装备也是放在外面的,也没遗失,一队友的杖就不见了,下山时在向导那里找到了,说是拿错了,我不太相信他们会用LEKI的东西。装备可以放在帐蓬底下。

     7、注意增减衣物,我队还是有两人感冒,感冒在高原不好对付的。

     8、在高原不太想吃东西,带些自己很爱吃的东西吧。我带了蛋白粉,没有味道喝起来又快,营养高又轻。

TOP

哈巴雪山山难资料一

  编者按:彭新民,昆明登山协会会员,第一代协会常委。1995年10月参加首登哈巴雪山,任副队长,曾组织和参加了当时的接应和救援工作(当时曾发生过登山队员滑坠和严重的高山反应情况)。多年来曾八次上哈巴,六次登顶。   今年国庆节的哈巴雪山,天气特别遭,10月4日山上更是风雪交加!哈巴雪山出事了,一次山难,一位韩国人(女性),在登上海拔5396米的顶峰后,下撤时滑坠,摔下了西坡,掉进了冰缝,摔断了颈椎骨,由于天气恶劣,当天没有得到及时救护,连伤带冻,次日找到时,死了。刚好我也在山上,头天,我们的队员还和韩国队员在一起中餐,摄影留念呢。   发生山难死亡,是让人痛心,惋惜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热爱登山的人来说,更应该多一些深思。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对事故的责任者和过失者做太多的评论,作为一名哈巴雪山的常客,我仅就此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安全意识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甚至国外)登山爱好者都把哈巴作为赏试攀登雪山的向往地,特别是2003年“红塔激情攀登哈巴雪山”之后,大量的登山者更是蜂拥而至。的确,哈巴在我国众多的雪山中是比较容易攀登的山峰,它山体不复杂,不易迷路,登山线路坡度缓、冰盖上无冰壁、积雪不太厚,几乎无冰(雪)崩塌的可能,从常规线路上不遇冰川,也少有冰裂缝,正因此,人们忽视了它的风险隐患,认为登哈巴没有什么危险,大家都轻视它,多年来,多数的登山者在哈巴都少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结绳保护等),有的甚至不带冰镐、冰爪,这样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其实哈巴雪山也曾多次发生事故,主要是滑坠和严重的高原肺水肿,甚至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重伤)。特别是每年的12月份至来年的2月分,山上风大,气温太低,脚下的积雪被冻成硬冰,冰镐、冰爪无法扒紧地面,我带的队员也曾发生过滑坠20米的情况。   二、救援不及时(或根本没有救援意识):   此次发生山难,韩国队员刚好滑下了少有人走过的西线,这条线03年我走过(红塔攀登时,作为协作队员我就走的西线),有一定的难度,有冰川、冰裂缝、还有一道近70度的冰壁)。事故发生后,韩国队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力救援的,可哈巴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他们下到大本营无法准确地通知到有关人员救援,而延误了营救的第一时间(哈巴村目前主要有两家个体从事登山向导的经营活动,可都是各自为阵,没有规范管理,无法相互调动)。当天山上大风雪,救援人员上去后没有找到人,次日才找到,想一想:常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也无法坚持,何况是一个受重伤的人!   哈巴村的村民出来充当登山向导,主要是为了生活所需,他们没有相关的组织,也未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也无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足够的高山救援器材。我认为,此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必要组织一支哈巴雪山山难救援队伍,或由政府出资金培训当地有经验的身体素质好的村民,并为他们购置救援器材,以备山难发生时使用。   三、中外登山者生死观的截然不同:   此次韩国人山难死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闹的沸沸扬扬,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2004年我在新疆慕士塔格登山,有许多外国登山队,他们一般由中方的接待者(旅行社或登山协会)单位带到大本营,接待方只负责他们在大本营的后勤工作,其它的登山活动他们自行负责,出了事故接待者是不负责任的。国外人士的理解是:登山、探险、探洞、漂流等都是高风险活动,既然自愿参加了此项活动,有可能遇到风险甚至死亡是正常、作为参与者都有心理准备、遇到天灾死亡无须由组织者承当责任,更不会像国内发生山难死亡那样闹的满城风雨。不过他们在他们国家都买了高额保险,这也许是主要的原因吧。

TOP

哈巴雪山山难资料二

说好最后一次,却一去不回——11.29哈巴雪山山难 昨日,晨报记者证实,11月29日在云南哈巴雪山遇难的上海登山者系上海“白浪户外”俱乐部创始人“老古董”(网名)。“老古董”是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高山向导,还是众多登山探险爱好者的教练,属于高山探险“元老”级人物,也是登上玉珠峰的上海第一人。他曾前后4次登顶云南香格里拉哈巴雪山,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登山者,却不幸在他最熟悉的哈巴雪山上遇难。   昨日,记者从“白浪户外”俱乐部成员处获悉,“老古董”的尸体已经找到,经其家属同意,他的骨灰将被撒在哈巴雪山上。   两次滑倒,被风吹走跌落山崖   据了解,此次攀登哈巴雪山的活动是由河北保定红色巅峰登山队组织。曾4次登顶过哈巴雪山的“老古董”担任了此次登山队的总领队。   据了解,当时参与攀登哈巴雪山的队员共有10多人,但最后登顶的有7人,只有“老古董”1个上海人。   登顶之后,在下山时,作为总领队的“老古董”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主要工作是在雪山上打下铆钉,以便后面的队员能够借助这些铆钉上固定的绳索顺利下降。就在“老古董”下降到海拔5200多米的时候,他突然滑了一下,跌落出几百米,停留在上面的队员看到后,赶紧将绳索抛了出去,想让他抓住。就在“老古董”坐起来试着去抓住绳索时,山上突然刮起一阵风。据“白浪户外”俱乐部成员介绍,在海拔5000多米高山上刮起的风绝对可以将人吹走。就是这阵风,让本想挣扎着抓住绳索的“老古董”被吹走了,其他6名队员眼睁睁地看着他跌落山崖。   上海“白浪户外”俱乐部的医护专家推测,“老古董”第一次滑落时可能已经撞到头部,在他坐起时,已经有些轻微脑震荡,在当时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再加上高原反应,“老古董”再做出的动作可能已经不专业,导致他第二次滑落山崖。   家属写公开信让队员不要太自责   上海“白浪户外”俱乐部成员沈宁,亦是“老古董”的学生,他对这位登山教练的评价是:非常专业,而且做事非常仔细,每次登山时,他对自己的每个铆钉或绳索的摆放都有严格的要求,绝对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此次失事,沈宁内心百感交集:如果山上其他6名队员能把绳索放得快点,也许“老古董”就不会出事。   昨日下午,晨报记者看到“老古董”家属的一封公开信,信中称:“这次登山活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完全符合安全的户外活动的各项要求。但不幸的是,在登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最终还是不幸出现,这不能归咎于任何组织者、队员和活动本身。”   沈宁读罢公开信甚为感动,他说,其他6名登顶哈巴雪山的登山爱好者目前还没有走出哈巴雪山,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教练滑落山崖,难免自责,“老古董”家属的这封公开信,是想让这些人不要过于自责。   他说是最后一次登山,却没能回来   沈宁说,今年11月30日就是“老古董”42岁生日,没想到,他在自己生日前一天遇难了。据介绍,当时“老古董”从上海出发前往云南的时候,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因为他女儿已经18个月,已经天天叫“爸爸”了。他说,这次之后不会再去登山,要好好陪女儿,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白浪户外”俱乐部的一位成员说起“老古董”出发前的一幕,不禁唏嘘。他回忆说:“我们登山者都有个行规,就是出发时绝对不送行。我们也从来没有为‘老古董’送行过,但这次我们为他送行了。”此次“老古董”前往哈巴雪山时带的东西特别多,所以部分俱乐部成员就帮他拿行李,将他送到了上海火车站。火车开动时,沈宁特意戏言:“我们是来送行李的,不是来送你的。”让沈宁无比郁闷的是,这句戏言,竟然真的成为与教练的永远“道别”。   沈宁说:“以前‘老古董’常与我们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我出事了,请把我葬在山上。’没想到这句玩笑,这次却变成了现实。”据了解,经“老古董”家属和朋友商议,决定将“老古董”的尸体在云南丽江火化,然后将他的骨灰撒在哈巴雪山,完成“老古董”的夙愿。   生前购买的保险不赔付高山探险   经验丰富、又是众多登山爱好者教练的“老古董”遇难,让“白浪户外”俱乐部的成员都很震惊。沈宁说:“即使再有经验的登山运动者都有失足的时候。登山是高危险的运动,这提醒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当地无专业搜救队伍   据了解,云南香格里拉三坝乡哈巴村是登哈巴雪山的必经之地。昨日,记者从哈巴村村委办公室获悉,“老古董”11月29日遇难后,该村共出动了上百人进山搜救,在第二天终于找到了他,经过医护人员确认,已经死亡。当地有关部门和香格里拉警方也参与了营救。   据一位登顶哈巴雪山的登山爱好者介绍,目前哈巴地区还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村民出来充当登山向导,未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也没有相关的组织,更无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高山救援器材。昨日,记者从专门负责审批登山活动及组织营救的当地旅游部门办公室获悉,他们尚不知道哈巴雪山有人遇难。   沈宁称:“如果当地有专业的营救队伍,也许就不会用一天的时间才找到‘老古董’了。或许‘老古董’当时坠崖后还有生命迹象,如果及时营救,悲剧说不定不会发生。”   极难拿到保险赔付   昨日下午,遇难者“老古董”的妻子已经赶往云南丽江。昨晚,“老古董”的尸体运到丽江,并计划进行火化,其中所涉及的费用全部由“老古董”的家属承担,“白浪户外”俱乐部的队员们也自愿进行捐款。沈宁称:“我们决定为‘老古董’的女儿筹集一部分善款,也算为老师、朋友尽一点心。”   据了解,“老古董”登哈巴雪山前已经购买了寿险。但据“白浪户外”俱乐部的成员介绍,“老古董”的保险几乎没法用。目前几乎没有保险公司开辟高山探险险种,而“老古董”购买的险种有严格的免责条款,其中一条就是如果在登临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遇难,保险公司可以免责。因此,其家属基本拿不到保险费。

附:2006年中国户外运动意外事故死亡失踪人数统计报告

时间
地点
登山
户外
原因
1月20日
康定田海子山
攀登
.
失踪
1月20日
康定田海子山
攀登
.
失踪
3月11日
河南嵩山
.
徒步
滑坠
4月9日
湖南溆浦
.
攀瀑
滑坠
4月29日
福建得化县
.
登山比赛
猝死
5月4日
内蒙库不齐
.
沙漠穿越
中暑衰竭
5月15日
北京昌平沟崖
.
穿越
落石
5月
云南水富
.
.
溺水
5月
云南水富
.
.
溺水
6月
浙江金华
.
徒步
滑落河中
7月9日
广西武鸣
.
露营
山洪
7月10日
广西桂阳县
.
探洞
滑坠
7月12日
四川毕蓬沟
.
穿越
滑坠
7月28日
甘肃
.
夏令营
溺水
8月5日
深圳建平
.
漂流
帆船
8月5日
深圳建平
.
漂流
帆船
8月5日
深圳建平
.
漂流
帆船
9月
四川雀儿山
攀登
.
掉入裂缝
9月9日
惠州田头山
.
徒步
山洪
9月9日
惠州田头山
.
徒步
山洪
10月4日
哈巴雪山
下山
.
调入裂缝
10月5日
四川雪宝顶
攀登
.
滑坠
11月
四川格聂山
登山
.
雪崩
11月
四川格聂山
登山
.
雪崩
11月29日
云南哈巴雪山
下山
.
滑坠
12月21日
四川千佛山
下山
.
滑坠
合计
.
9
17
.

  备注:

  1.外国来华登山团队发生的山难未统计在内。   2.其中包括3例外籍在华人员在内。   3.滑坠有多种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都是“滑下去”。   4.旅游团队在户外环境中发生的类似情况未统计在内。

TOP

哈巴雪山山难资料三

  记者从当地了解到,遇难地点是在登顶前的一个大转弯处,有一条横向的坡,不是很陡,比较平缓,左边是悬崖(如图)。目前,遇难者家属正在山上处理登山遇难者相关事宜,出于对遇难者家属的尊重,其他详细相关信息稍后发布,敬请关注。

  遇难者老古董一生热爱户外运动,具有丰富的山地户外运动经验。但是,此次山难多少与麻痹大意有关,他们没有请当地向导。去过哈巴雪山的登山者对记者说,“5300米的地方是雪檐,现在11月,雪檐比较宽,在上边走肯定会塌掉的……”

前不久,一名韩国女游客在哈巴雪山滑雪坠山死亡,滑坠地点也是在海拔5300米。短短两个月内,一座低难度雪山接连发生两起事故,户外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希望大家在出行前,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小看任何山峰,生命只有一次。

“老古董”生前拥有诸多值得夸耀的与高山运动有关的头衔:中国一级登山运动员、原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外聘教练和全国首批4位高山向导之一。

哈巴雪山登山遇难者的家属给广大网友的一封信

  在近期攀登哈巴雪山户外活动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意外事故,造成一位登山队员不幸遇难。作为遇难者的家属,我们在此表示对遇难者最沉痛的哀悼和最深切的怀念。

  遇难者一生热爱户外运动,作为家属,对他所从事的高风险的户外活动一直都是支持和理解的,这次登山活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完善的安全措施和高山协作、组织严密,完全符合安全的户外活动的各项要求。但不幸的是,在登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最终还是不幸出现,这不能归咎于任何的组织者、队员和活动本身。作为一名热爱登山户外运动专家,遇难者的离去给我们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损失,但我们还是理解他的行为,依然对他的行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们代表遇难者家属,谨借 中国户外资料网 网站平台,向所有关心此事、提供大量帮助的新闻媒体、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目前正处于事件后续处理的紧张阶段,待事件处理完成后,我们会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渠道正式发布关于此事件的情况说明。

  有意向采访的媒体和朋友请通过以下电子邮箱联络我们:club@whitewave.com.cn,由于正处于事件后续处理的重要阶段,可能无法一一及时回复,请谅解。

  遇难者家属委托 中国户外资料网 网站发布

  2006年12月1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2005年攀登云南哈巴雪山体能训练计划书

上海考拉户外2005年5月攀登云南哈巴雪山体能训练计划书 雪山,一个不再遥远的梦想!当我们大家为了一个纯洁的目标走到一起时,大家共同努力一同加油去实现目标的感觉真的会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攀登雪山决不能只是一个玩笑、一句戏言,而是实实在在的汗水。如果你已经决定要与我们一同去实现这个白色的梦想,那么首先就是加入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流汗,一起验证我们的青春!训练并没有雪山这么美丽,绝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枯燥、简单、折磨!但是,不管多么艰苦,只要我们永远站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鼓励,那么无聊的跑圈也会变得很有味道!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值得珍惜!这也是最好的锻炼人意志的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下,完成以下艰苦的训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意志!来吧,来挥洒你张扬的青春把! 由于攀登雪山不是周末的fb,很多时候伙伴的作用往往会决定其他同伴的生死,所以在训练中熟悉各人的思想、习惯、人品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生死相托伙伴的权利,所以,本登山队拒绝接受不一起参加训练,直接前往登山的陌生队员,除非获得全体队员一致同意,并认可其体能及人品。 参照国家登山队、各登山组织攀登雪山的训练计划,初拟了以下训练计划,希望能在团队成员、指导顾问、全体同学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完善,以期提高登山队员的基本体能及技术水平,确保最佳状态下登顶哈巴,并安全回到上海温暖的家园。 计划目标: 1.体能方面:负重登高及心肺功能达到基本要求。 2.技术方面:熟练攀岩和高山冰雪作业技术。 3.知识方面:学习现代登山知识,建立正确登山理念。 远期计划(丛即日起至3月底): 1.体能训练 登山队员自我要求,每周跑步2-3次,每次3000-5000米(男生起码5000米,女生起码3000米),时间男生控制在30分钟以内,女生25分钟内。每月逐步递增1000米。每周在健身房进行2小时力量训练。 每周登山队集中训练一次,现初定于每周四晚间至同济大学体育场,集中开展跑步、基本素质和攀岩训练。 2.技术训练 攀岩技术:每周2次在同济大学攀岩馆开展攀岩训练,掌握最基本的装备使用和攀岩技术、结组、上升、下降技术。其间由本队顾问黄瓜、书呆、精算、漠漠开展技术指导。 出发前2月开展结组、上升、防滑坠等专项技术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一定要有一套在最苛刻条件下也能全身而退的移动保护方案) 从2005年3月起至少每月2次的野外穿越露营,磨合队员之间的配合。(知己知彼,互相了解)。冬季适时组织一次野外冰雪行走活动。 3.知识研讨 其间每月组织一次zn后的登山专题讨论(兼fb)。讨论内容:哈巴雪山情况简介、冰河与雪崩地形、高山无线电通讯系统、高山生理与医药等技术研讨。 其间,各队员自发订阅国内外登山期刊、书籍,从网上收集登山动态,了解登山新知识,收集国内外有关登山报告书。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一切可能会有利于此次攀登计划的各媒质资料,特别是任何关于哈巴雪山的实际情况,并提供大家共享。 临战计划(出发前8周) ◆第一阶段(第1周):体能训练至少隔天1次;负重拉练1次。 ◇体能训练项目: △匀速跑3000米,时间20分钟以内,最高脉搏100~120次/分钟;或跑台阶,70级,每次10趟,每趟3分钟左右。 △提踵(踮脚尖),20~30次/组,3组。 △立卧撑起跳,15~20个/组,3~5组。 △兔子跳,25~30个/组,3~5组。 ◇周末拉练项目: 男子负重20公斤或以上,山地环境,1天,5~6个小时/天;女子负重15公斤或以上,山地环境,1天,5~7个小时/天。(注意掌握节奏、避免疾跑) ◆第二阶段(第2~5周):体能训练至少隔天1次;每周负重拉练1次。 ◇体能训练项目: △匀速跑5000米,时间30分钟以内,最高脉搏150次/分钟;或山地慢跑,坡度40~50度左右,坡路距离较长,上坡匀速跑、下坡行走,最高脉搏160次/分钟。 △跑台阶,100级,每次10趟,每趟3分钟左右;或兔子跳,25~30个/组,3~5组。 △立卧撑起跳,15~20个/组,3~5组。 △提踵(踮脚尖),负重5~10公斤,20~30次/组,3~5组。 △俯卧撑,15~20个/组,3~5组;或引体向上,10~15个/组,3~5组。 ◇周末拉练项目: 男子负重20公斤或以上,山地环境,1天,5~6个小时/天;女子负重15公斤或以上,山地环境,1天,5~7个小时/天。(注意掌握节奏、避免疾跑) ◆第三阶段(第6、7周):体能训练至少隔天1次;每周负重拉练1次。 ◇体能训练项目: △匀速跑3000米,时间20分钟以内,最高脉搏100~120次/分钟;或跑台阶,70级,每次10趟,每趟3分钟左右。 △提踵(踮脚尖),20~30次/组,3组。 △立卧撑起跳,15~20个/组,3~5组。 △兔子跳,25~30个/组,3~5组。 ◇周末拉练项目: 负重减半,山地环境,1天,5~6个小时/天。(注意掌握节奏、避免疾跑) ◆第四阶段(第8周):放松与积蓄能量,体能训练至少隔天1次;无须拉练。 ◇放松: △匀速跑3000米以内,时间不限。 △各种类型的放松运动 ◇积蓄: △多吃、多休息。 △有脂肪的山友,不妨在此期间找一天饿饭,调动一下身体的脂肪燃烧功能。 ※注意事项: 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不可少。 出发前一周,主要工作是吃喝睡觉。 平时注意在实际活动中,总结适合个人自身的方式。 特别提示: 体能仅仅是攀登高山的一个必备因素,更重要的是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登山者,还要在技术操作、协作性、户外经验、生活习惯等方面不断自我完善。从出发前8周起,戒烟戒酒,保持身体最好状态。

TOP

哈巴雪山考察确定大本营 意外援救杭州女孩

7月30日,红塔山攀越者登山协会金飞豹陪同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王宝良书记,还有中国登山协会的常务副主席李致新,还有国家登山队队长马欣祥,到哈巴雪山登山大会的雪山去进行考察,确定了在4000米的滴水岩作为哈巴雪山大会的大本营,在考察中一行人还援救了一名登山爱好者。    红塔山攀越者登山协会金飞豹介绍了考察中援救登山爱好者的情况,内容如下:   这次考察可以说是一个高海拔中去考察。在考察当中一行人住在4000米的哈巴雪山大本营,碰到了来自于杭州的三位业余登山爱好者在攀登哈巴雪山,因为全国业余的登山爱好者非常多,都知道一些全国适合他们攀登的一些雪山,像哈巴雪山是适合初级登山爱好者登山的一个良好场地。    由于他们初次到雪山,对雪山的环境、气侯,还有自己的体力没有调整好,其中有一位女孩在高山上有比较严重的反应。女孩是第一次来攀登哈巴雪山,呼吸已经非常急速,状况还是比较危险的。   陪同他们一块来的两个小伙子也比较着急,也没有处理过类似的状况。看状况首先是极度疲劳,高山反应的状况还没有那么明显的症状。对她进行一些指导,首先是把队员的情绪稳定下来,首先心理上要放松。因为队员的心理会直接影响他整个的身体状况,其次是马上要进行能量的补充,最好是有糖水。我们问他们带没带糖水?他们都没有,到处找,找到一罐果珍饮料,把果珍饮料加热首先那位女孩补充热能。测量她的脉搏,发现她的脉搏是正常的,排除了生命危险的可能。    睡姿上,我们去的时候她的头朝下,脚朝上,这是严重违反高山病急救措施的,应该是头朝上,脚朝下,把一些细小的地方给调整过来。给她热量、能量的补充,给她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不要惊慌。因为整个状况我们原来登山的时候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因为带的团队多了,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是对于初次登雪山的人来说可能比较严重,经过我们对他进行一些细节的指导、调整以后情绪稳定下来。我们跟他们说,不要撤离,因为撤离过程中也会发生危险,当天晚上还专门留守人员对她进行观测。   哈巴雪山的难度并不高,这几名登山爱好者出现意外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同时也没有邀请专业的向导。他们邀请当地居民担任向导,但是业余爱好者的身体情况是无法和当地人相比的。   第二天小女孩又恢复了,起来后就特别高兴,他们几位队员表示感谢,请问我的名字。结果我们一报了我们的名字,他们觉得久闻大名,因为在登山界一说起我们的名字来都知道,觉得非常荣幸,能够碰到一块。特别一说到国家登山队队长马欣祥,更是如雷贯耳,最后一推荐说我们中国登山协会的常务副主席李致新、主席王宝良,他们更是觉得特别荣幸,觉得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在4000米的雪山上碰到了中国登山界的大名鼎鼎的名人。李致新主席、马欣祥队长,他们两个人在登山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平时在城里边都见不到,只有在电视上、媒体上才能看到的,这次实实在在在4000米的高山营地通过偶然的事故碰到了,所以他们第二天上午过来跟我们一块合影、留念。在前期考察发生了这么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

TOP

攀登哈巴雪山资料报告

一、地理位置: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哈巴村,主峰(海拔5396米)隔虎跳峡与南侧的玉龙雪山相对,主峰终年积雪,雪线4600米-4900米。经纬度:N27.19296,E100.06348
前往路线:
1、        丽江——哈巴村
从丽江出发经虎跳峡到达哈巴雪山客栈,153公里,全程高质量柏油道路,没有直达的公交车,需要在桥头换乘或者包车。如果委托哈巴雪山客栈的和医生安排车辆,基本可以免除通过虎跳峡景区的门票:30元/人。因为即使声明不参观只是通过景区,依然会被要求买票。
         
2、        香格里拉——哈巴村
从香格里拉出发经白水台到达哈巴雪山客栈,115公里,全程高质柏油道路,有公交车直达;

住宿:
位于哈巴村的哈巴雪山客栈(海拔2635米),大约可以住30人左右,有标准间,普通间,太阳能淋浴。老板娘阿姐勤劳、热情,会照顾得很周到。哈巴村目前只有这家可以全天有电,自备发电机,就连联通CDMA的基站也是由客栈代管。我们刚到那天还不知道这个,白天我的133信号忒好,到了傍晚忽然网络没有了。找到和医生打听,怎么突然没信号了?和医生斩钉截铁的回答,是没有了,因为他关掉了发电机,如果我要打电话,他就立即合闸去。嘿嘿,原来联通的基站还有这么操作的。客栈的卫生条件很好,每人都会更换床单、被单。饭菜可口,如果不特殊要求加菜的,每人每天联住宿大约50-60元。
电话:08878866596

二、上山前的工作
1、装备
除了必备的自带装备外,这里提供冰镐、冰爪等旅途不宜携带的装备,50元/次/件,不计天数(一般为3-4天),对于自己没有充分准备的人,还提供帐篷、睡袋等,但质量不高,冬季的时候肯定不太行。氧气是那种罐装的,很轻,大约可以连续吸5分钟左右,30元/罐,如果上山后没有使用,还可以退回来,不收费用。
3、        向导
杨晓明(小舅子)、和秀林(小表弟)是您不二的选择,别问我为什么。这些年来,哈巴雪山没有一次山难,是偶然的么?相信我说的,即使身体发生不测时候,他们绝对可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您的生命。100元/人/天。装备、食品他们自带。

向导负责带路和提供天气路线方面的顾问,一般可以帮助一个较弱的人上山,可以帮助背负冰爪等器具到4900的营地。如果协助人上去花费较大的体力,请被协助人主动多付一点酬劳,他们绝不会伸手要。

4、        马匹和背夫
只需要告诉和医生,几个人,几个包上山就行了,其他不用自己操心。上山100元/匹/天,下山80元/匹/天,背夫的话50元/人/天
安排这些事情都是他多年的经验,一般不会出纰漏,当地的村民都很服他,登山者也未这里带来多一点的经济收入,这个情谊或多或少会记在和医生的头上。

5、        上BC
从哈巴雪山客栈出发到BC(海拔4121米),距离8.96公里,海拔上升1486米。中途休息2次,和医生会安排给登山者煮红糖姜水,这是缓解高山反应的好办法。
道路泥泞的时候,危险路段最好下马行走,否则比较危险。马夫很负责任,每每提醒登山者注意头上的树枝和脚下的陡坎。沿途经过牧场、穿过原始森林,景色宜人。
骑马上BC大约4-5小时。

6、        BC营地
坐落在海拔4100米左右一片高山杜鹃从中,地势平坦,有充足的空间和水源。牧民在那上搭建了2个牛棚,成为大本营的核心。
距离牛棚100米,就有一个水塘可以取饮用水。牛棚里面生火做饭,取暖都是靠周边枯死的杜鹃树。生起明火,树干潮湿的时候,会有很大的烟,熏的眼睛生疼。今年洋洋姐姐捐助了400元钱,希望他们弄个炉子,这样可以改善登山者、向导和马夫在大本营生活条件。

7、        从BC到C1
全程大约3公里。一般早上6点从大本营出发,穿过一段杜鹃树林,上到北壁大石板,春秋季节这里不会结冰和积雪,攀爬比较容易,11月中旬进入冬季后,石板上会有大量积雪,也会结冰,这个时候需要向导带领避开冰面和被雪覆盖的空洞,踩着积雪上爬。
到达大石板的顶端,转入冰岩混合带,冬季几乎全都是雪,到达4600—4700米左右的地带选择扎营。
C1营地一般都会面对强风的考验,建议使用铝杆高山帐,必须做好固定。哈巴雪山以大风出名,而C1营地是最能体现这种感受的地方。
防冻、防高山反应是必要的知识,不必多说。

8、        从C1到顶峰
全程大约2.7公里。一般早上8点以前出发,到达4900米穿上冰爪,从这里就要上到长1。8公里的雪坡。大约40度左右,中间有一段50米稍缓,最后是一段长长的上坡,到达悬崖边缘,向右手转向,沿着雪崖的边缘约160米,就到顶峰了(5396米)。
这段雪坡横向较为平坦,多人的行走也不会使雪层断裂,几乎没有雪崩的可能性,所以相当安全。上面的冰缝也集中在西侧的坡上出现,距离较远,若非迷路,决不至于走到那里。

顶峰有一个木桩标志,前面写着“哈巴雪山5396米”,背后是“天界神川”字样。顶峰相对来说比较宽阔,感觉可以容纳10几个人比较轻松。但是这里三面都是悬崖,必须做好防护,切勿忘乎所以,强劲的风可能是这时的杀手。

9、        BC—顶峰
在春秋的时候,白天比较长,路和温度相对很好,一天时间可以从BC直接冲顶再回到BC。要求天气、体力、高山反应个方面的条件都要满足。下撤的时候,由于体力消耗很大,危险系数增加,要特别小心。
这种攀登计划需要从BC更早的出发,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您能触摸巅峰并且安全返回,那就在哈巴村享受美食的时候回味整个美妙的过程吧!

TOP

雪山下来后的个人旅行计划

D5:哈巴村--白水台(哈尼族)--温泉(未到中甸)

D6:中甸--德钦--梅里雪山

D7:梅里雪山

D8:梅里雪山--中甸

D9:中甸--乡城--稻城冲古寺

D10:亚丁(三座雪山)

D11:亚丁(三座雪山)

D12:亚丁(三座雪山)

D13:稻城--理塘--雅江--高尔寺山垭口--新都桥--塔贡(雅拉雪山)

D14:塔贡

D15:塔贡--八美--二道班--丹巴

D16:丹巴

D17:丹巴--小金--四姑娘山--卧龙--成都

D18:成都--沈阳

D19:沈阳--大连

计划不是很详尽,有相关资料的TX请跟贴,多谢

TOP

谢谢苗哈姐

我打算坐火车,省下那差价可以在成都多吃点,嘿嘿……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