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感谢静石在我这次出行时借给我GPS,使我即使一个人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身处深山还是荒野,总是心安神定、无所畏惧,特别是在几个关键时候,能够依据GPS作出准确判断,使得整个行程及其顺利、紧凑。还有感谢紫波帮助我预购了廉价的往返机票。
这是一次一定指向的生活和文化品位+一定户外能力的休闲自助游
日期:2010年3月11日—30日 行程:大连—上海—武夷山市—华光庙村★★★+—武夷山市—建瓯市玉山镇—岭后村—(屏南县)仙山牧场★★—水竹洋村—上乾村—岑洋村—长桥镇—屏南县城—宜洋村—鸳鸯溪★★★—周宁县陈峭村—山头村—梅度村—后垄村—周宁县城—宁德市—三明市—长汀县城★★★—龙岩市—下洋镇—初溪村★★★★—中川村★—下洋镇—龙岩市—雁石镇—天宫山—黄土庵—夏老村—龙岩—厦门市★★—大连 岭后村+水竹洋村+宜洋村+梅度村+后垄村+黄土庵★★★★
注: 1. 红体字为游览地名,黑体字为路过地名。
     2. 红星为人文风景指数(这完全是依我个人感觉。可能山区的人们会认为厦门应该高指数,而华光庙村应该是低指数)
     3. 岭后等五个村虽然没有开发旅游,但它们加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福建山区及客家的历史和文化。
七点起床,吃过早饭稍事休息,我就拿着泳裤和水镜,一个人慢慢地向村外溪流的上游走去。昨晚聊天的时候,我就听说村外溪流的上游有一段水域有两米深,游泳很好,我马上来了兴致,很快就找到了那段水域。海拔高水温低,一次也不能游太长的时间,但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游泳实在是太惬意了。游了几番以后,身体也凉透了,我就又慢慢地踱回了村中。村民仅在清明前后采摘和加工茶叶的那段时间比较忙,其它时间除了除草等以外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全年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悠闲,生活节奏也很慢,村民养的狗儿也都是一天到晚伸着懒腰、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连挂在对面山上竹林间的云雾也是在缓慢地游动着,一片娴静、安逸的气氛,我自然也是随乡入俗地进入了悠闲的慢节奏中,拿了一本书,搬个小方凳,坐在房廊下,看着这村子、这些村民和周围的群山。这是一个夹在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自然村落,10户人家,七十余口人,肖家是这里最老的住户,据说是从清朝迁入至今,已有几百年了。从村子中间通过的水泥路盘山走行24.5公里就是黄岗山顶,村子的民房都建在水泥路的两侧,村西边山脚下一条水流湍急的溪流,自北向南泛着浪花终年不停地流淌着。河流上方的山坡长满了茂密的竹林,其中夹杂着少量的杉木等其它树种。通向山上的小路都比较直,而且每隔十米八米就横着一截毛竹,据说是为了方便往山下拖运砍伐下来的竹子。山坡比较陡, 45°—50°左右,山上那茂密的竹林等树木,挡住了照到地面上的阳光,导致山坡树下极少能生长其它植物。地上厚厚的竹(树)叶,踩在上面宛若踩在厚地毯上那样舒服。茶农平时主要是除草和注意选择茶树苗。另外,这里的茶农家无论是多么富有或者贫穷,家里必定都有一整套的茶具,冲泡茶叶,每个程序绝不含糊。当地还有一项活动叫做“斗茶”,顾名思义就是大家把自己的茶叶拿出来,冲泡后由大家共同品之,最后评价茶的好坏等级。 来到华光庙村的当天,正赶上庙里的请佛仪式,这个村的村名就是以这座庙命名的。福建省各地的农村大概毫无例外地在每一个自然村都要有一座庙,有的供奉着菩萨,有的供奉着白马,有的供奉着齐天大圣,有的则供奉着石头......。华光庙村的庙在那场十年浩劫中被红卫兵给毁坏了,现在村民又自筹资金、重建庙宇、重塑佛像。用珍稀木种红豆杉雕刻的一尊大佛和用樟木雕刻的两尊小佛完成后,使他们由普通塑像转变成为具通灵仙气的佛像,要由佛教法师来做法事,之后才能把佛像请入庙宇中。仪式第一天吹吹打打、鞭炮齐鸣、载歌载舞地进行了一整天,一直到半夜,第二天又进行了一上午,请的是江西上饶的法师,但是福建南部(闽南)地区的法术,隆重严肃,整个村子笼罩在神圣、热闹和神秘的气氛中。我虽然带着数码照相机,但忘记了带储存卡,很遗憾没能给这一充满着浓厚地方特色的仪式留下影像。 在我看来,华光庙村最为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品茶。将茶冲泡好后,手把茶盏喝茶之前鼻嗅之,茶香沁人肺腑,然后入口品之,回甘无穷,若飘飘欲仙之感觉。后来在福建省的其它地方提及此事,听者无不点头称是、随声附和。再就是那些美味的、天然的山珍,如春笋、香菇、山野菜,还有高山冷水鱼和自制的豆腐乳……。无不爽口味美、品尝后令人拍案叫绝。小小山村能有这样多的山珍美味,完全是这几近完美的生态环境所赐予的。 晚上,我让肖拥国给我称了200元一斤的“正山小种”带回去,然后又是品茶聊天。
一觉醒来,外面风雨交加。我穿戴好雨具,就上山探路去了。走不远就遇到了一个岔路口,我随意选了其中的一条路继续上行,但雨越下越大,我就折回村里。早餐已准备好了:米粥、榨菜、炒鸡蛋、炒肉丝、炒笋丝。实事求是地说,笋是很鲜嫩的,但经过了这几天的连续作战,我对笋已经是绝对的审美疲劳。另外,这家的主妇做菜也太油腻,,用同样的原材料换个人做的话,肯定会做出更好的味道来。
早饭后,房东给我煮茶,比较浓,很提神。但感觉加工过程似乎糙了一些,香气不足。据房东所说,这茶就是采自村周围山上、没有任何人工因素的纯野生山茶,因此量很少,仅够自家品尝。中午再品他煮的第二壶茶,感觉这次浓淡适宜,回甘润喉,茶品不错。当然,与黄岗山一样,良好的水质是茶香的一个重要条件。
岭后村是一个海拔900多米的自然村,40户人家,全村都姓詹,主要以竹子、竹笋和种植反季蔬菜为主,大米和肉类都要到外面去购买。现在正是收春笋的季节,劳动力都上山了,村中只有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他们就整日聚在村头商店厅堂打麻将消磨时光。山村对外交通不方便,进出只能依靠摩托车和拉货的运输车辆,生活节奏也很慢。这里的孩子都要到镇上或县城去上学,这是因为生源和师资两个原因。小学生的家长就要陪着在镇上读书的孩子,租房子做饭,费用很大,但又无法从事家里的农活从而又影响了经济收入,造成农民的极大负担。岭后村也有一座庙,供奉的是齐天大圣。这家引起我注意的竟然是厕所,是城市里公共场所的蹲式抽水便池,干净无异味,这在北方偏僻山村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不光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还是一个文明程度的问题,当然也和水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经过两天的接触,互相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情,再谈食宿费,对方就说是:“一天30元”了。
收春笋
 
连续几天云雾天气
 
 收获的笋
收获的笋
 挖笋人
挖笋人
 一只野兔不小心碰到了挖笋人的锄头,他自然是乐得眉开眼笑
一只野兔不小心碰到了挖笋人的锄头,他自然是乐得眉开眼笑
 
吃过早饭,与房东道别后,8点钟,离开了岭后村,向东上山去仙山牧场,那里就是周宁县的地界了。往牧场(东)方向看去,山顶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身后对面(西方向)的山腰也堆着厚厚云彩,没有一丝阳光。山下的岭后村、富地村以及农田还是清晰可见,山路虽然被雨水冲刷过,但因沙石居多,因此也并不是那样泥泞湿滑,尽管是30—40度的坡度,也并不十分难走。距离仙山牛场应该很近了,一直往上走应该很对就能到达,但我在照了几张照片后,却鬼使神差地拐入了左边的一条岔道,转了一圈感觉不对:那应该是通往富地村的下山的路!赶紧折了回来,走上了去仙山牧场的路。海拔高度越高,气温就越低,竹林渐渐地没有了,松树林间或阔叶林渐渐地多了起来,据说这里集中了面积最大的黄山松。看了一下,海拔高度是1200米。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牛场”,是因为几十年前这里是放牧牛羊的草场,但现在已经停止了放牧牲畜,而改变为旅游地了。但长期以来人类的破坏,再加上我们去的时机不对,还未到春暖花开时,草地枯黄,因此感觉清凉冷落。我围着草场转了一圈后,索性爬到1400米高的大仙岩—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居高临下浏览了这里的全景,从高处看下去,所谓仙山牧场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高海拔的小盆地,草地上生长着成片的黄山松,有湿地、溪流。下山时,还真是穿过了一片植被非常茂密的山坡,水流丰富,溪边石头上长满了绿苔,地衣、苔藓、蕨类、松柏类以及阔叶植物共生,湿润清新的空气,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
半天时间游遍了仙山牧场,背起行李向东下山走了约40分钟,到了一个叫“水竹洋”的村子。这一段路路程不短,但风景非常好,有瀑布、溪流、翠竹、青松,美不胜收,因此并未感到疲劳,只可惜春天的一场“倒春寒”,冻掉了花蕾,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山花。水竹洋村是一个海拔800米,16户人家,105口人的自然村,隶属上乾行政村;村子南北走向,也未通公共交通;大多数村民都不懂普通话;房屋都是(杉)木建造,宽敞高大;农业是水稻,林业是竹和杉木。
到了人家后就开始吃饭,米饭,木耳、银耳、香菇、竹笋、山野菜以及干豆角、干茄子和自酿米酒,几乎所有食品都是自产的,而且做的味道也非常可口。饭后,在村子的四周随意走了走,山上出现了大片裸露的黄土,竹林和杉木林也不是那样地茂密,感觉这里的植被还是不如华光庙村和岭后村保持的那样好。这里的村民及其友善热情,但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原因,相互讲话表达比较费劲。这里做米饭是先用大铁锅煮,待七八分熟时捞出放入一个木桶盖上木盖,再将木桶放入大铁锅,铁锅里加一些水,加大火将米饭蒸熟。米捞出后的米汤水也不扔掉,用它来炖菜,这样就比较好地保持了蔬菜的营养。
早上按原路返回仙山牧场,然后下山到了岭后村。在山坡上看到两座大木屋,问了一下才知道,那是加工笋干的作坊。轻车熟路,走的很顺利,到了村里,但我住的那家夫妻俩都上山挖竹笋不在家。在村附近的山里转了一圈,看村民收购竹笋,0.8元一斤毛笋(带皮)。中午过后,村民们就一个接一个地驾驶着满载着竹笋的机动小三轮从山上返回了村里,卸车过秤。有一位村民在山上竟然抓到了一只小野兔,自然是乐得眉开眼笑。接着又向东走了1000米去了富地村,那是一个隶属于岭后村的小自然村,劳动力都上山挖笋砍竹子,只剩下老人们提着木炭小暖炉静静地坐着房前。大约下午三点多钟,返回了水竹洋村的王星强家。房东马上给我们煮了热乎乎的汤面条,真让人们很感动。晚饭又是一顿丰富美味的山珍,其中还有类似于魔芋粉类的食品,语言不通,也问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反正口感很好。饱餐一顿稍事休息,刚过八点就又洗澡,然后进入了梦乡。
天气晴朗,旭日东升。我抓紧早上的时光,在村子周边拍了一些照片,然后匆匆忙忙地吃了几口饭,就告别了王家,走山路到八公里外的上乾村乘车,但到了上乾村才知道没有车,又沿着水泥路往岑洋村赶,路边上山几乎都是人工衫木林,一望无际,待赶到了岑洋村,班车刚走,算了一下,刚才共行走了3.5个小时。穿着登山鞋背负着20公斤走水泥路面一直就是令我很头痛的事情,这时就感到腿部特别是膝盖有些酸痛。稍事休息,联系了一台小三轮车,一会功夫就给我们送到了长桥镇。马上换乘去屏南县城的小客车(当地人叫“班车”),又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整个上午都在赶路,海拔越来越低,人类破坏和影响自然生态的现象就越严重。在屏南县城汽车站,我们包了一台面的,直奔宜洋村。这个村海拔
水竹洋村做米饭是先用大铁锅煮成七八成熟,然后捞出装入木桶,再把木桶放入大铁锅加水后焖熟
 
宜洋村全景,唯一的白色外墙建筑是祖宗祠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9 22:38:34编辑过]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JD0epGAx.jpg (2010-4-28 13:26, 296.62 KB) / 下载次数 628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JD0epGAx.jpg (2010-4-28 13:26, 296.62 KB) / 下载次数 628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oLK0p3eZ.jpg (2010-4-28 13:27, 280.37 KB) / 下载次数 618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oLK0p3eZ.jpg (2010-4-28 13:27, 280.37 KB) / 下载次数 618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yfEi1PGO.jpg (2010-4-28 13:30, 283.1 KB) / 下载次数 59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yfEi1PGO.jpg (2010-4-28 13:30, 283.1 KB) / 下载次数 59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LVOn9ZKX.jpg (2010-4-28 13:31, 294.05 KB) / 下载次数 63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LVOn9ZKX.jpg (2010-4-28 13:31, 294.05 KB) / 下载次数 63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DSJN6t8m.jpg (2010-4-28 13:31, 285.73 KB) / 下载次数 63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DSJN6t8m.jpg (2010-4-28 13:31, 285.73 KB) / 下载次数 63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zUQBbz6P.jpg (2010-4-28 13:32, 292.48 KB) / 下载次数 684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zUQBbz6P.jpg (2010-4-28 13:32, 292.48 KB) / 下载次数 684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RxYa9BcP.jpg (2010-4-29 22:32, 97.79 KB) / 下载次数 63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RxYa9BcP.jpg (2010-4-29 22:32, 97.79 KB) / 下载次数 63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I0cf46HV.jpg (2010-4-29 22:36, 125.89 KB) / 下载次数 63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I0cf46HV.jpg (2010-4-29 22:36, 125.89 KB) / 下载次数 631
金骏眉都喝上了啊,好过瘾啊
搬个沙发慢慢看

野外大哥提点建议呗:以后再发帖咱可以多占几个楼层哈,别把所有的文字和图片都放一个框框里,这样打开网页的速度比较慢。
一层楼里最多就放一天的内容,图片也最好别超过三张,这样看起来有节奏呵。
今天有空仔细看了大哥的游记,大哥走遍了福建省北东西南有代表性的山区小村,虽然游记还没有写完,但已经更坚定了我的本来就是我目标之一的福建山区行。
收藏了,留以后参考。
野外大哥,继续写呀,还有好多天的呢?由北到南,今年走的地方跨度真不小!
老九,你该换电脑了,嘿嘿
野外大哥,继续写呀,还有好多天的呢?
希望海燕多多鼓励着我,其实腹稿早已完成,但面对显示屏是我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 
宜洋村北侧山坡上的水田
 
宜洋村中的两条主干道之一
 
编斗笠的村民
 
出发之前,由屏南县的宜洋村穿越鸳鸯溪大峡谷至周宁县的陈峭村是这次福建山地游中唯一一段未知数最大、地势最复杂,同时也是功课作的最多的部分。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过程没有超出事先的预判,这是一条效率最高的捷径、更是一条景观丰富的线路部分,因大峡谷已被开发为景区而使这部分过程变得赏心悦目、丰富多彩。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经过穿越者活动的自助游,应该坚持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线,就可能出现和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到了山头村,给了车主10元钱,接着又搭上了去梅度村的货车。 到了梅度村后,看看海拔高度是200米。放下行李,我就顺着山路向山下后垄村走去,半路看见一座廊桥,这是一座连接梅度村与后垄村、颇具美感和历史沧桑感的桥,桥下的溪水碧蓝,似富含矿物质。 在后垄村的街巷中游览,看到一家门前一农妇在收拾整理刚刚从山上采摘下来的苦菜;有的家在凉晒山茶;还有一家的女人往坛子里装新鲜的菠菜腌制酸菜,上面盖上粽子叶;各家都养着猪、鸡和鸭,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忙活着手里的活计。村中有一祠堂,抬头正中牌匾书“文魁”两字,刚劲有力、入木三分,但落款已经看不清楚了,感觉非普通人所为!村里的人都姓何,祖上为河南开封。这里的民房与福建其它山区的房子一样,都是黄土外墙、衫木板内墙的结构。后垄村的溪水的上游就是鸳鸯溪,但在两地之间拦坝建了一个水电站,导致下游后垄村的水流变得很小了,严重地破坏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景色,惟有那座廊桥和祠堂使这里仍然显示着深远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感。 阳光虽然不太强烈,但感觉挺闷热,出了一身的汗。四点半回到司机的家,洗了个澡,又洗了衣服,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饭也做好了。米粥、炒鸡蛋、笋片、腌萝卜、腌地瓜和腌芋头等,饱餐一顿,边吃边和房东聊天。这次出来,我最担心的是毒蛇,但听说这个季节它们还在睡觉,使我的精神一下子轻松了下来。饭后稍事休息,真的感觉挺疲劳的,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宜洋村祠堂内部
 
梅度村与后垄村间的古廊桥
 
清理野菜的后垄村妇女
 
后垄村祠堂外部
 
长汀一极为普通的民居,虽显贫穷但对联绝不俗气,我看比起我们这里那些“招财进宝”之类的内容有境界
 
五通街
 
五通街的画匠
 
五通街的木匠
 
铁匠
 
手工皮革制品
 
纸扎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7 21:03:40编辑过]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3HuGNeLG.jpg (2010-5-7 14:57, 129.47 KB) / 下载次数 575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3HuGNeLG.jpg (2010-5-7 14:57, 129.47 KB) / 下载次数 575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sCp7IE2t.jpg (2010-5-7 14:58, 126.7 KB) / 下载次数 56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sCp7IE2t.jpg (2010-5-7 14:58, 126.7 KB) / 下载次数 561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W3h1V23h.jpg (2010-5-7 14:59, 129.07 KB) / 下载次数 537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W3h1V23h.jpg (2010-5-7 14:59, 129.07 KB) / 下载次数 537
 图片附件:  aMHQSmA9.jpg (2010-5-7 15:06, 149.31 KB) / 下载次数 573
图片附件:  aMHQSmA9.jpg (2010-5-7 15:06, 149.31 KB) / 下载次数 573
 图片附件:  J7xhp4F8.jpg (2010-5-7 15:07, 125.99 KB) / 下载次数 575
图片附件:  J7xhp4F8.jpg (2010-5-7 15:07, 125.99 KB) / 下载次数 575
 图片附件:  u7HTLPmS.jpg (2010-5-7 15:09, 127.22 KB) / 下载次数 579
图片附件:  u7HTLPmS.jpg (2010-5-7 15:09, 127.22 KB) / 下载次数 579
 图片附件:  OUt3gCLi.jpg (2010-5-7 15:10, 125.67 KB) / 下载次数 561
图片附件:  OUt3gCLi.jpg (2010-5-7 15:10, 125.67 KB) / 下载次数 561
 图片附件:  rWEO8zRH.jpg (2010-5-7 16:19, 144.58 KB) / 下载次数 566
图片附件:  rWEO8zRH.jpg (2010-5-7 16:19, 144.58 KB) / 下载次数 566
 图片附件:  NLAJX0mq.jpg (2010-5-7 16:23, 130.38 KB) / 下载次数 572
图片附件:  NLAJX0mq.jpg (2010-5-7 16:23, 130.38 KB) / 下载次数 572
 图片附件:  Al7qAIQ2.jpg (2010-5-7 16:24, 127.11 KB) / 下载次数 577
图片附件:  Al7qAIQ2.jpg (2010-5-7 16:24, 127.11 KB) / 下载次数 577
 图片附件:  0x7TXBg6.jpg (2010-5-7 16:24, 127.41 KB) / 下载次数 617
图片附件:  0x7TXBg6.jpg (2010-5-7 16:24, 127.41 KB) / 下载次数 617
 图片附件:  jUuzD33g.jpg (2010-5-7 16:25, 129.44 KB) / 下载次数 569
图片附件:  jUuzD33g.jpg (2010-5-7 16:25, 129.44 KB) / 下载次数 569
 图片附件:  NFMsBXWy.jpg (2010-5-7 16:26, 127.07 KB) / 下载次数 541
图片附件:  NFMsBXWy.jpg (2010-5-7 16:26, 127.07 KB) / 下载次数 541
 图片附件:  WSO13ved.jpg (2010-5-7 16:37, 203.81 KB) / 下载次数 592
图片附件:  WSO13ved.jpg (2010-5-7 16:37, 203.81 KB) / 下载次数 592
金骏眉都喝上了啊,好过瘾啊
3月24日(三)雨转多云 740长汀—940龙岩市 945龙岩市—1100下洋镇 1100下洋镇—1200初溪村 龙岩市的永定县是著名的客家土楼集中的地方,已经蜚名海外,但我选择初溪村则是因为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并没有详细地介绍这个村子,而我在电视看过大量的是介绍其它的村子的土楼的专题节目,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最后一段路是搭摩托进来的,因为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进村就要买票55元,土楼群已经在我的眼前了,我没有着急参观土楼,而是先在村子里转悠,注意寻找一个能够食宿的地方,转了一圈,最后决定不住土楼里,而是在距土楼几十米外的一个小饭店住了下来,宿费25元。 请店老板给我炒了一个春菜(这是老板推荐的,当地山上采摘的季节性的野菜)和一碗汤面,饭后和店老板一起边喝茶,边了解当地特别是土楼的情况。现在是淡季,游客很少,这个三层楼的旅店就我一位客人,进村的门票也是旺季70元的八折55元。 初溪村海拔550米,天气多云时有雨,气温26度。下午,我信步走入这个有着五圆八方的庞大土楼群中,历史最长的土楼是始建与公元586年的集庆楼,它也是永定地区现存的最老的土楼,福建省永定地区早期的土楼也都是由初溪村的工匠给设计建造的。三层或四层的土楼内部完全是木结构,土楼中央空地建有家族祠堂,除了具备了生活功能以外,还有着防火、排水、御敌等功能。是当时的人们为了维护家族的生存、发展生产,在当时那有限的生产力条件下,有效、合理地利用当地的环境和资源,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的结晶。最大的土楼集庆楼,历史上曾经居住过500多人,现在已经将其中居住的村民全部迁了出来,完全用作旅游参观,里面有有关土楼历史、客家文化以及实物的展览。身在土楼中,看着、听着甚至抚摸着这些景物,顿时对土楼、对客家文化、对福建山区人们的生活和历史有了很清晰、直观的认识。 转了一圈后,就离开了土楼群,爬到我住的小旅店后面的小山上,俯瞰楼群,照了几张土楼群的全景像,然后就回到了旅店。我一个人住在三楼,反正也没有别人,店主人就说:你随便住好了,愿意住哪间就住哪间。但还是向我推荐了住三楼,因为可以从较高的位置观看对面的楼群。我听从了店主人的意见,搬了凳子,坐在三楼阳台上,一边休息,一边扶栏远眺河对岸山坡上的土楼群,浮想联翩,宛若一个人同时生活在历史的两个时间段。 晚上,店主给我做了一个梅菜扣肉,先是拿出自己泡制的蛇酒请我喝,我说我想喝度数比较低的糯米酒,他就拿出了自酿的糯米酒。店主说,扣肉是他的拿手菜,尝过后,香而不腻、咸淡适中,的确做的非常好吃,但也在我的意料之内;可那米酒又香又甜,我从未喝过的这么香甜的米酒。我就问店主是否加入了蜜糖等?为何那样地香甜?老板告诉我,除了糯米酿造以外没加入任何其它东西,原汁原味。听了这话,不禁打破了我一个人出门不喝酒的规矩,连喝了两杯—真是太好喝了!!! 与店主夫妻俩正吃着饭,邻居过来串门,也姓徐,都是本家兄弟。和店主人的不太愿意讲话的性格不一样,坐在那里给我讲述了很多有关土楼、当地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事情,令我长见识不少。酒足饭饱,我和他以及店老板边喝茶、边聊天。这是家夫妻店,女人在外面山上干农活,男人在家里料理旅店业务、做饭菜。聊了一阵后,给这位邻居照了一张照片,答应回大连后印出来就给他寄过来。 三月份南方山区晚上的气温还是挺低的,我把厚抓绒衣、羽绒背心都穿在了身上,与我们大连不一样,这里室内气温大概与室外的气温差不多。我在淋浴间冲了个凉水澡后,洗了换下来的衣服,就睡觉了。 3月25日(四)阴 早上七点起床,我就又跑到了土楼群。昨晚上听那位邻居的介绍,我今天特地去看那座挺特殊的六角土楼。走过去的路上,看到小学生们在土楼前空地上的一个水泥乒乓球台上激烈地进行着擂台赛,尽管拍子等一应器材都不好,但他们很适应、很习惯,打得聚精会神、也颇有路数。为什么将土楼建成六角?据说开工的时候,若按原设计的四角土楼建造的话,就与旁边邻居的建筑顶牛了,因此就现场改了设计和结构,抹平了一个角。但这样建起来的楼不对称、不好看,就将另一个角也给抹平,这样就对称了,也造就了一个新的制式。这又使我联想起在福建山区的这段时间,我去过的村子的村民邻里之间关系都很融洽、和谐,出门也不锁家门,颇显路不拾遗的风尚,没有听说和看到什么偷东西、吵架之类的事情,这也可能与都是同姓同宗、本家兄弟有关吧? 往回走的路上,我看到村民已经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在拌砂浆、有的在摆弄木杆、还有的在搬运大石头,看样子都是在维修土楼。 8:30回来吃早饭,米粥、咸鱼、炒蛋、泡菜心。吃过早饭,又拿着照相机,跑到旅店身后的山坡上。厚厚的云雾仿佛是压在土楼的头上,找了个位置照了几张照片。下山时,看到一台军牌本田轿车驶进村,车内包括司机共三个人。我赶紧跑回旅店,让老板结账,收拾行装,就过去跟司机商量,请他把我带出村子,因为从这里到下洋镇的17公里是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不错,稍微犹豫了一下后就答应下来了。待那两位客人参观完,我就坐在司机旁边,很快就回到了下洋镇。 回想起来,选择住在小旅店而不是土楼里是非常正确的。这家店无论所在位置、服务菜品、卫生环境以及价格都让我非常满意和舒适。坐在三楼视野开阔,眼望河对岸的土楼群,层层叠叠、一览无余。 到了下洋镇下了车后,要给司机点汽油钱,说什么也不要,只好连声感谢、道别。从下洋镇到中川村约2公里,中川村是福建省的一个以古村落为特色的旅游地,南洋华侨虎豹兄弟就出生在这里,现在还有他们早年的别墅,我就匆匆赶到了那里。谁知我现在已经是在福建山区转悠了十几天、见过大世面了的人了,到了中川村后发现也不过如此,就简单地照了几张照片,又返回下洋镇了。这一路顺风顺水、收获颇丰,却也战斗力大减、完全没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连回下洋镇区区2公里的路程也不想步行了,就顺手招呼了一台摩托,呼啸而返。 下洋镇的牛肉丸等牛系列食品在福建可是很有名气的,再加上迄今为止行程又非常之顺利,后面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供我挥霍,我决定今晚就住在下洋镇。小旅店30元,整个一座三层楼的旅店就我一位客人。可能还是用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286型电脑,光入住手续登记就花了我20 多分钟时间,女老板直安慰我不要着急。把行李放入房间,我就含着满嘴的哈喇子、急不可耐直奔小吃摊。牛肉丸1元五个、炒薯丸子5元一份、泡鸭爪2元一个、牛肺2元一份。这里的牛肉都是当天早上宰杀、当天下午卖掉,肉非常新鲜。丸子做的很有弹性,配上清汤,味道鲜美。 回到旅店,老板夫妇劝我找个按摩女,我问按摩水平如何?他俩笑着说,不会按摩。我马上明白了,说:“这是让我给她按摩呀!”他俩点头称是,我说我害怕患上传染病,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至此为止,按照我出门之前的计划,预期的目的已经全部达到了。但此行非常顺利且紧凑,使我尚富裕好几天的时间,再去哪儿呢?打开随身携带的地图,寻找并确定了下一个目标—天宫山,理由很简单:在这一带,它的海拔最高。 3月26日(五)多云 7:50下洋镇—9:40龙岩市(20元)—10:30雁石镇(7元) 简单午餐,喊了一台摩托,直奔天宫山圆通寺,上山约17公里的路程。这部分本来就不在预算之内了,但迄今为止前面的行程太顺利、余富了大约3天的时间,看了一下地图,天宫山海拔1594米,是龙岩地区的最高山。到了山顶看了圆通寺,我是去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的,况且这次出来也只是休闲,只想在山上舒舒服服地住上两晚上,但他们只答应我住一晚上。无奈我就按照GPS的显示下到了海拔700米一个山坳里的黄土庵村。 这是一个只有六户人家、对外很封闭的小自然村,一个山外的商人看中了这个山坳,伐掉了一些竹林,开辟种植了水蜜桃,不幸今年春天的一场“倒春寒”,毁了今年的收成,这里总体的生态环境还是挺不错的。一开始这个村子的村民对我这位不速之客很有戒心—不欢迎,他们从来也没有见过或接待过到这里旅游的客人,不愿意收留我住下。我只好软磨硬泡地挨个说服,最后有一家姓陈的老人好歹答应收留我了,但又说没有被褥—这在山区寒冷的晚上是抗不过去的;另外一家说虽然有被褥,但没有房间。我就向有被褥没有房间的这家借了套被褥,拿到有房间没被褥的这家,好歹解决了住宿的问题。说是空房,实际就是间杂物放置间,里面放着一张木板床,连照明都没有,好在我带着头灯。 这是个被竹林包围着的小山村,放下了行装后,我就循着一条山间小路往山中走去,没走多远,忽然听到不断的、尖锐的动物的叫声。 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就又循着声音的方向搜寻过去。走了不远,我就看到竹林中卧着一个什么动物。我慢慢地走过去,发现是一只受伤的鹿,被两位赶过来的当地的山民抱下了山,我也没心思继续爬山了,跟着他们就回到了村里。这是一只偶蹄类动物,头上长着两只10公分左右的角,体重大约20几公斤,毛色油亮,是一只公鹿,学名叫“麂”。他们将麂扣在大木箱子下面后,村子又恢复了平静,大家各自忙活手中的活计,陈老汉坐在那里用中等粗细的竹子截成300MM左右长度,然后将一头劈成细细的竹丝,用作刷碗刷锅的“炊竹”,陈老汉的女儿在整理苦笋准备晚饭,女婿在外面整理凉晒在竹席上那些半干的笋片。 山里农民收入有限,购买能力较低,包括肉和蔬菜都很少买,山上出产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正是出春笋的季节,一天三顿都是笋,笋片、笋丝或者笋块,要不就是毛笋或者是苦笋……。 当晚,大家聚拢在一起兴高采烈、又是喝酒又是畅谈,说的是什么内容我一句也没听懂。因为旅途疲劳,还因为语言沟通有障碍,我也没参加大家的聚餐,早早地回房间睡觉了。 半夜时分,我被从灶堂间进来的浓烟呛醒了,想搞清楚怎么回事,但不知是太疲倦了还是一氧化碳中毒,无论如何也抬不起那疲倦的眼皮,过了一会儿,又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第二天一早,房东告诉我,昨晚放在煤炉上烘干的笋片,因挂的太多太重,下沉后被窜上来的炉火给烧焦了,还差点引起火灾,全家都起来灭火。辛辛苦苦经过了多道手续好容易快要作好的笋干,就这样给毁掉了,真是可惜。 3月27日(六)多云 吃过早饭,我带了一些吃的东西和一保温瓶热茶水就上山去了。满山的毛竹,遍地春笋,时不时从我走的山路中央也会顽强地冒出一个小笋尖来,真真地让我切身理解了“雨后春笋”的含义。爬到海拔1000米高度的时候,竹林渐稀、阔叶林渐多了起来。我走在山脊上全身心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山林、享受着这清新湿润的空气、聆听着鸟鸣、享受着这植物的芬芳气息、泥土的芬芳气息……。时间过的很快,眼看着太阳西斜,我也应该下山了。回到住处,我在山泉边洗了澡,洗了衣服,然后冲了一壶武夷红茶,就与在忙活着剥苦笋的陈老汉聊天。他今年81岁,53年党龄,几岁的时候丧父母,后结婚生育了两儿两女,现在都已成家了;患癌症手术后来到这山中享受这清山绿水和新鲜空气,身体愈强。每日不闲着地忙活着家务,但精神焕发。这两天,我也看到和听到了从挖笋到做成笋干的全过程,从这一过程让我看到: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终年辛辛苦苦很不容易! 3月28日(日)晴 一大早,穿着抓绒衣和羽绒背心,我拿起照相机又跑到了山上的竹林里,就着早晨的阳光拍了几张照片。 回到住处,大家都已吃过早饭了,厅房里静悄悄的,我就一个人坐在那里慢慢地吃着给我准备的早饭。然后,回到自己住的房间慢慢吞吞地收拾行装。20天光阴一晃就要过完了,每日山泉沐浴、鸟鸣陪伴、空气清新、山青水绿、野菜山珍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就要离开这些淳朴善良的山民了,又要回到那每天对着汽车排气管呼吸、被禁锢在混凝土玻璃中的生活中去了。 9点钟,老陈的女婿用摩托车载着我下山,老陈站在路口,我下了摩托,情不自禁地拥抱了老人家,答应回大连后把照片邮寄给他,他一直目送我下山。小陈(老陈的女婿也姓陈,四十岁左右)一直是是慢慢地、稳稳地驾驶着摩托车往山下开,但还是很快就达到了山下的路口的厦老村。与小陈道别后,很快就搭上了去龙岩市(想来这次已是三进龙岩市了,但不无遗憾的是:我真不知道龙岩市是个什么模样)的小客车6元,又换乘上了10:30去厦门的高速73元,12:30就到了厦门,在长途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小旅店单人间60元/日住下,稍事休息和整理后,打听清楚了去鼓浪屿的路线就又出发了。 说起来,我这次是第三次来福建,曾与于80年代因公出差曾抽时间游览过鼓浪屿,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陆地与岛屿间也不是那么方便,但对鼓浪屿那具有浓厚南国风景特色的宁静和美丽还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旧地重游,只是想重温那种幽静中轻松休闲的愉快的感觉。但到了轮渡码头后,就感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等候轮渡的人群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上轮渡时大家一拥而上、顿时就把个轮渡塞得满满当当。我问到身边的一位中年妇女是本地人,她告诉我,现在的鼓浪屿也是今非昔比、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下了轮渡后,看到码头附近人群摩肩接踵,其热闹喧嚣程度绝不亚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和上海的南京东路。岛上新老建筑混杂,与记忆中的印象完全对不上号了。仔细想想:鼓浪屿的主要对两个特点就是南国海岛与殖民地特色的旧建筑,就后者来说,对于大连人、青岛人,抑或天津人、上海人来讲,总有似曾见过过的那份熟悉的感觉。 岛上昼夜温差还是挺大,白天穿件半袖衫正合适,但天一黑下来,马上感觉吹到身上的风还是冷飕飕的,着实感觉挺凉。赶紧折回旅店。 回到市内后吃了一份沙茶面8元、酒酿汤团6元。 3月29日(一) 早上起来,泡了一碗方便面—总不能把它带回大连吧,然后就跑到湖滨路上的一家“夷桐茗茶”的茶馆去品茶,进这家店的理由只是因为这个店的店名,“夷”自然是武夷山的意思了,“桐”自然就是我去过的桐木村的意思了。但喝的茶的味道就太一般了,与我在黄岗山华光庙村喝过的茶差别太大。 观察从产地到城市的茶叶店的整个过程,我个人感觉中国的茶叶行业存在三个问题: 1. 虚假和夸大其词的宣传。比方说,我在“正山小种”的产地听到和看到的茶树基本上都是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下,但到了茶叶商那里,就被说成是“生长在海拔1100米—1500米的高山上”。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譬如功能方面等的宣传,这大概也是眼下中国商业界的风气所致吧。 2. 众所周知的“药残”,这件事也不用我多加评论。 3. 还有一个就是被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现象”了的“洗茶”,我在打这个词组的时候看到已经被编入词库了。为此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他们众口一致地说是为了洗掉茶叶中泥土等不干净的物质。但在我看来,这个现象的存在只能说明作为商品这个茶叶是有缺陷的或者说还不算是最终成品,退一步讲,茶需要洗一次或者几次能够“洗”干净?这个问题需要茶行业(从茶农到茶厂)改变观念、摒弃陋习才能解决。 喝完了茶,肚子也空了,顺着湖滨路走,看到一家叫“好清香”的小吃店,要了一个大肉包、一份海蛎煎、一碗核桃牛尾汤。 3月30日(二) 飞机 厦门——大连 三月份是福建省的雨季,但可能是受今年天气异常的影响,实际降雨量并不大,对这次的行程基本没有造成什么影响。阴天比较多,可能对拍摄景物有影响。这次自助游,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衔接紧凑、收获丰富,大大超过了预期的期望值。
黄土庵的村民
 
黄土庵的村民
 
黄土庵的村民在山上抓了野蜂再人工放养
 
竹与笋
 
麂
 
黄土庵民居
 
鼓浪屿
 
 土楼群
土楼群
 我家就是这里
我家就是这里
 在土楼中生活的人们
在土楼中生活的人们
 从旅店看土楼
从旅店看土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4 16:13:31编辑过]
 图片附件:  PjsQlAZM.jpg (2010-5-13 18:37, 126.64 KB) / 下载次数 411
图片附件:  PjsQlAZM.jpg (2010-5-13 18:37, 126.64 KB) / 下载次数 411
 图片附件:  7SurDgcb.jpg (2010-5-13 18:38, 127.03 KB) / 下载次数 412
图片附件:  7SurDgcb.jpg (2010-5-13 18:38, 127.03 KB) / 下载次数 412
 图片附件:  pqyXAD3E.jpg (2010-5-13 18:39, 129.73 KB) / 下载次数 456
图片附件:  pqyXAD3E.jpg (2010-5-13 18:39, 129.73 KB) / 下载次数 456
 图片附件:  UiLOQ1Lk.jpg (2010-5-13 18:42, 126.45 KB) / 下载次数 405
图片附件:  UiLOQ1Lk.jpg (2010-5-13 18:42, 126.45 KB) / 下载次数 405
 图片附件:  jF5wGowF.jpg (2010-5-13 18:48, 97 KB) / 下载次数 437
图片附件:  jF5wGowF.jpg (2010-5-13 18:48, 97 KB) / 下载次数 437
 图片附件:  rPMpGTDi.jpg (2010-5-13 18:53, 185.78 KB) / 下载次数 426
图片附件:  rPMpGTDi.jpg (2010-5-13 18:53, 185.78 KB) / 下载次数 426
 图片附件:  uJxGhoVE.jpg (2010-5-13 19:01, 121.22 KB) / 下载次数 410
图片附件:  uJxGhoVE.jpg (2010-5-13 19:01, 121.22 KB) / 下载次数 410
 图片附件:  0ixkX5dx.jpg (2010-5-13 19:03, 130.13 KB) / 下载次数 395
图片附件:  0ixkX5dx.jpg (2010-5-13 19:03, 130.13 KB) / 下载次数 395
 图片附件:  09euFZc7.jpg (2010-5-13 19:19, 96.75 KB) / 下载次数 422
图片附件:  09euFZc7.jpg (2010-5-13 19:19, 96.75 KB) / 下载次数 422
 图片附件:  SkrbBhXZ.jpg (2010-5-13 19:20, 109.09 KB) / 下载次数 406
图片附件:  SkrbBhXZ.jpg (2010-5-13 19:20, 109.09 KB) / 下载次数 406
 图片附件:  vgsRQsxn.jpg (2010-5-13 19:20, 137.37 KB) / 下载次数 412
图片附件:  vgsRQsxn.jpg (2010-5-13 19:20, 137.37 KB) / 下载次数 412
 图片附件:  oC4wYiXX.jpg (2010-5-13 19:21, 110.25 KB) / 下载次数 407
图片附件:  oC4wYiXX.jpg (2010-5-13 19:21, 110.25 KB) / 下载次数 407
野外大哥提点建议呗:以后再发帖咱可以多占几个楼层哈,别把所有的文字和图片都放一个框框里,这样打开网页的速度比较慢。
一层楼里最多就放一天的内容,图片也最好别超过三张,这样看起来有节奏呵。
你的意见是对的,但我实在是没有能力“靠”在电脑前编辑这些东西。正常情况下,我每天都是(非抗菌素类)润眼药水不离身呀。
真是好长时间没见面了,转眼已经是“大四”了吧?应该有一些什么具体的打算了吧?希望能够有机会再在一起活动!
主要是在批评我写的太少了,今后努力。
以前曾经把我在北京设计的文化自助游线路推荐给了北京人,也是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包括批评在内的评价与信息。四月份爬大黑山的时候与朋友讲,更希望能够听取一些亲历人等的点评,因此已经将此文发在厦门的户外网站。至少我不希望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内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野外大哥的福建之行,吃的可口,喝的过瘾,走的舒服,聊的投机,真正的旅行就该是这个样子的。2000年鼓浪屿匆匆一别,现在我都想不起来了,白去了。
关于中国的茶业,曾经有一次因为争夺某种茶的原产地,两家企业打的不可开交,搅黄了一次博览会。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使。什么时候,企业的道德标准达到一定水准的了,百年老店才会出现。
总觉得科技的进步不见得是好事,除了懒人更懒之外。
鼓动野外上网发东西,真有点难为老大哥了,愧疚中……
补几张我年前去福建时拍的照片吧,响应一下野外大哥的福建行。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8c4p6ZE2.jpg (2010-5-13 21:18, 213.96 KB) / 下载次数 41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8c4p6ZE2.jpg (2010-5-13 21:18, 213.96 KB) / 下载次数 41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qflRqb8j.jpg (2010-5-13 21:18, 248.57 KB) / 下载次数 409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qflRqb8j.jpg (2010-5-13 21:18, 248.57 KB) / 下载次数 409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m2nUkn1f.jpg (2010-5-13 21:19, 240.06 KB) / 下载次数 39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m2nUkn1f.jpg (2010-5-13 21:19, 240.06 KB) / 下载次数 392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FjXiSYud.jpg (2010-5-13 21:19, 361.91 KB) / 下载次数 446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FjXiSYud.jpg (2010-5-13 21:19, 361.91 KB) / 下载次数 446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tFRSgw9K.jpg (2010-5-13 21:20, 287.69 KB) / 下载次数 410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tFRSgw9K.jpg (2010-5-13 21:20, 287.69 KB) / 下载次数 410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h1iM9hqt.jpg (2010-5-13 21:20, 239.45 KB) / 下载次数 394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h1iM9hqt.jpg (2010-5-13 21:20, 239.45 KB) / 下载次数 394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Lm1hC6Mh.jpg (2010-5-13 21:21, 173.61 KB) / 下载次数 429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Lm1hC6Mh.jpg (2010-5-13 21:21, 173.61 KB) / 下载次数 429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CrvgdIZb.jpg (2010-5-13 21:21, 243.14 KB) / 下载次数 393
图片附件: [野外日记—品味福建] CrvgdIZb.jpg (2010-5-13 21:21, 243.14 KB) / 下载次数 393
野外大哥的片子真漂亮啊,看了以后这有种想去的冲动啊。
野外大哥的福建之行,
有很多的玩法都可以试一试,只要有个好心情。以后还要请海燕做队长。
 
据初溪村的人讲:“永定县高头村的[振成楼]是规模最大、曾居住了1000人的土楼。
也是交通便利、中央电视台宣传的最多、游客最多的旅游景点。
虽然距离初溪村很近,最终还是没去。
看着那些酒坛子,我的口水又出来了。
野外大哥的片子真漂亮啊,看了以后这有种想去的冲动啊。
有机会一起出去。
图文并茂,精彩!先收藏了。
尽管去过几次福建,也两度游览武夷山。
但都是在著名景点泛泛一游,还真没有深入腹地。
下次依靠野外兄的攻略,也深入一把。
图文并茂,精彩!先收藏了。
尽管去过几次福建,也两度游览武夷山。
但都是在著名景点泛泛一游,还真没有深入腹地。
下次依靠野外兄的攻略,也深入一把。
大堂主也是穿越者六位专辑人中的一位,很多事情还要向你学习,咱们也是好长时间没在一起活动活动了。
著名的景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多都是在早上七点以前晨练时间不要门票,或者即使要也只有一、二毛钱,在我的记忆里,随便举个例子,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等。另外随着“著名”以后,人山人海,置身其中晕头转向很疲劳。听说某年“五一”著名的泰山光门票一天就卖出去了二十多万张!浓厚的商业气息也淡化了景区的气氛和景致。
咱们也只能另辟蹊径了。
照片太少了,看得不过瘾
连接两个村子的那座楼,风景好看
有心,用心。
有心,用心。
照片太少了,看得不过瘾
连接两个村子的那座楼,风景好看
那座廊桥有历史,周围风景环境也很好,但那天是个假阴天、光线不太好,若能够等一个好的光线,将石壁、树、植被在碧水中的倒影都清晰地表现出来的话,就漂亮了。
我这次去,主要是关注一些民俗、人文方面的内容,这样的片子恐怕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因此我也就不想上了。风景照的比较少,而且自己看了以后也都不满意。
|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www.trekker.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